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技术

抢占世界新能源"滩头阵地"中西博弈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网 | 发布日期:2010-07-26 | 作者:汗青 子凡 | 点击次数:

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随着第三次能源变革浪潮已经悄然来临,中国经济正步入低碳发展时代。在经历了煤炭代替薪柴、油气代替煤炭的能源变革之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组合,将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如此,全球亦是如此。目前,中国、美国及欧洲在广阔的新兴行业正展开竞争。有分析称,这种竞争正在形成之中,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轮涡机等绿色技术中可见一斑。

不过,除了剑拔弩张的竞争,合作正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展开。去年11月16日的中美清洁能源圆桌会议上,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表示,美中应携手合作,使清洁能源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生产和应用是美中关系历史中最有利的合作领域。他认为,美中能源合作有着牢固的基础,两国能源企业已经在许多领域共同开展了有效合作,如电动汽车、清洁煤和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等。

据透露,中国计划于明年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2011至2015年),其中绿色发展指标有望成为重中之重,并将会成为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

中国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15年,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的消费由现在的0.8%达到接近2.6%左右,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其他生物质能的利用规模应该达到2.4亿吨标准煤以上。

事实上,2005-2009年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以101%年均复合率增长,2009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规模最大的国家位居全球第一,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150GW。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路径确立,中国走绿色之路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其间,中国的能源战略,需要放到世界秩序重建和中国崛起这样宏观的视角中去观察。

据了解,在新能源产业的各子行业中,天然气和风电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有望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新能源市场。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文章称,风能是北京优先考虑的问题,意味着大笔投资和巨大的机会。全球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商丹麦的Vestas刚刚在中国东北地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涡轮机制造厂。通用电气、西门子和西班牙的Gamesa等公司目前也开始在中国进行生产,与中国国有能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便赢得合同。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向海外出售低价产品,同时提供更好的技术,藉此保持竞争力。另外,他们也在寻求与西方合作伙伴进行先进的研发。华锐风电和东方电气都与美国先进风能系统开发商Windtec有合作关系。2008年,金风科技收购了德国Vensys公司70%的股权,目前正在考虑在德国设立一家组装厂。[NextPage]

《华尔街日报》认为,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更尖端领域的竞争,并竭力在发展先进的能源技术方面取得领先。最近华盛顿决策圈最担心的是中国努力开发和拓展更高效的能源技术,奥巴马总统在宣传自己的清洁能源计划时常常提到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

其实,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新能源博弈,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应该是广泛的合作。10月30-31日,“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行。预计将有来自欧洲和中国能源界的官员和专家精英在论坛上展开新能源合作与发展方面的交流。

作为论坛组委会主任,何世红对新能源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谁拥有新能源技术的话语权,谁就能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权。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新能源这样重大的话题上,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

正因为如此,新能源问题被列为本次“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何世红希望论坛能够在创新型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方面搭建起沟通平台。

在上半年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透露,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已形成成熟稿件,正准备上报国务院。该规划提出,从2011年至2020年,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将可增加产值1.5万亿。

目前,中国依托能源行业、材料行业和科研机构,正式组建和启动了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我国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据介绍,通过立足自主开发,中国6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水平和建成的机组都占据世界首位。

为进一步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第二批命名的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包括核电、风电、煤炭清洁转化与利用、能源勘探与开发以及能源装备等领域。总投资超过6亿元的国家能源核电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落户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何世红表示,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形成,希望“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能够在新能源技术合作领域,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