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技术

新能源产业专家多方激辩企业安稳前行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网络版 | 发布日期:2010-06-28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专家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这次是关于中国的新能源路线图,事关重大,所以口水也格外多。

起因是一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据说,这份跨度为2011年~2020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在进行最后酝酿,有望年内出台。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份《规划》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选择的技术路线是纯电动汽车。

于是专家们立刻分成几拨开始激辩。

我不是专家,也无意加入争辩,因为我觉得现在讨论新能源路线没什么意义。最近翻了一下李书福的一本书,其中有个观点我很受启发,就是“少做没有意义的讨论,立即投入战斗”。10多年前,如果李书福不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实践,而是严谨科学地分析论证他这个民营企业家搞汽车应该走什么样的路线,估计吉利汽车压根就不会诞生!

混动也好,电动也罢,都是替代能源的解决方案的一种,一个是过渡阶段技术,一个是有希望的终极解决方案,两者不存在互相替代的问题,所以本来也就无所谓争论。

终极来看,确实没有什么比电动更好的办法,因为电的来源是最多样的,而且电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也是最高的。但问题是,电也有先天不足。普通电池的能量密度太低,不能满足汽车动力的要求。1千瓦时电能也就是1度电,只相当于0.112升汽油的能量!而现有的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最好的也就勉强达到0.1度/公斤,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纯电动车的电池动辄两三百公斤的原因。而且,这些电池成本高昂,每度电的电池成本大约要1000美元。此外,另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充电时间很长,一般都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全充满,这是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最后,发动机只要正常保养,其寿命往往比车辆本身还要长,但是电池的充放电寿命是有限的,目前最高的水平也就做到3000次,一般的都只有1000~2000次。

由于以上缺点,纯电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取代传统动力。用本田社长伊东孝绅的话说,纯电动车只能作为特定使用环境下的短距离移动工具。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解决的办法,最终总能找到,但是过程可能相当漫长。那么在终极解决方案找到之前的这个漫长过渡期内,我们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起码要把对石油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一点。混合动力的作用正在于此。

所以,混动和电动,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两种路线,而是一种路线。现在争论哪种方案更好,纯粹无聊。我们需要的是停止争论,赶紧行动,看好电动的做电动,看好混动的做混动,最后殊途同归。

大家争论得这么激烈,无非是国家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而且会有真金白银的实惠。但我们往往高看了产业规划的重要性。按照国家当年的汽车产业规划,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吉利、奇瑞、比亚迪。历史一再证明,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当年,王敦、庾亮、桓温的统一路线图也不是不清晰,但是最终东晋没有实现国家统一,反而败亡江左,很大程度上就是坐而论道的人太多。吹牛的人太多,做事的人太少,焉能不败!这次,我看了一下,还好,参与争论的主要都是一些比较有闲的专家,企业好像该干嘛干嘛,因为他们自己的路线都清晰得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