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技术 |
泼泼新能源冷水正当其时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 发布日期:2010-05-2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数日前在一个论坛上,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炮轰“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在社会上引发持续热议。权威人士的逆耳忠言,给新能源汽车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无异于当头棒喝,其讽刺意义足以让有些车企暗暗叫苦。 从2008年初喊出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到2009年初科技部部长万钢制订新能源车5年后的运行规模,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经历了极为高速的发展,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也在急剧攀升。近期中石化、中海油等相继宣布启动充电网络建设,企业和老百姓对新能源汽车前景的信心大增,节能环保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不过,新能源概念太火的结果是,无论是为了政府公关,还是为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抑或是为了骗取政府补贴和扶持,车企一窝蜂打出新能源牌,鱼龙混杂,完全不管别人受得了受不了。不能否认的是,存在部分浑水摸鱼的企业。有的企业请研发公司做了两个混合动力车,就号称拥有混合动力技术;有的企业买了几个电池,就号称能够生产汽车电池;有的企业给电动车按了个车牌,就号称实现量产。浑水摸鱼的企业混淆了视听,误导了公众,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占用了诚信企业的扶持政策。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据说国内号称有电动车的企业超过20家,甚至超过日本电动车研发企业数字。 希望李所长的当头棒喝可以让车企警醒,汽车行业本来也没有什么弄虚作假的资本,汽车行业经不起折腾,也不像房子那么吃香。就像一位车企老总所说的,不希望看到汽车成为第二个房地产话题,成为众矢之的。此话的确在情在理。如今的房地产商好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汽车本就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汽车行业也陷入信任危机,后果就不仅仅是新能源车无人问津那么简单了。 具体到新能源车,出现信任危机就等于出现灭顶恶果。新能源车本来就是未来战略方向,当下产品市场接受度本来就有限,本也寄希望于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全社会共同支持,如果再给外界留下了“假低碳”,“假零排放”的印象,伤的就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而是整个行业问题,对于节能减排更是贻害深远。 尽管李所长的话未免有“一竿子打死”之嫌,但在新能源私人补贴即将出台的紧要关头,泼泼冷水,端正视听,对于中国汽车行业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未尝不是好事。杨开然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