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技术 |
李俊峰:新能源发展展望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 发布日期:2010-05-17 | 作者:陈鑫 | 点击次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 新浪财经讯 2010年5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能源汽车之路”。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发言。 李俊峰:大家好。大家都知道,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但是,经过一个快速的调整,开始进入快速的增长时期,在08年第四期季度开始下滑到09年第一季度到了低谷,到现在已经开始复苏了,特别是中国,中国拉动了世界的发展。 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各种技术不断的推进,特别是风电的成本在下降,有80多个国家,在搞风电,有5个国家超过了一千万千瓦,风电的技术水平不断的进行,大容量成为主流。现在是7.5千瓦的已经在落地。我们国家在今年的9月份能够装起来。风电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发展最快的国家还是美国,接下来是中国和德国,按照电网的比例,我们国家是名列在第三位。因为别的国家都是并网的,如果完全并网咱们是2200万千瓦,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落后于德国。 海上风电开始提速,大家可以看到,和07年有5、6倍的差距。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安装量的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问题是有很多发展的不平衡,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制造,像中国占了40%,加上台湾,占了全球的50%,所以对于全世界有作用,同时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各种技术在发展,特别是薄膜电池也在不断的发展,美国的太阳能一家就做了一百千瓦的,占了光伏产量的10%。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技术也是可以预期的,从太阳能热水器中国占了10%。全球生物物液体燃料还在增加。[NextPage] 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产业快速发展,投资水平是世界第一。光电市场的规模需要扩大,我们的发展不平衡。 我们现状是累计世界第二,当年第一。光伏发电生产量世界第一,消费量世界第十。这是我们风力发展的情况,这是我们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缺陷,我们占到10%,90%的出口。这是制造业前十名,有我们中国十家。包括了台湾了三家。有七家在中国大陆。对世界是一个震撼性和冲击性的东西。 从发展趋势来看,从我们国家来看,能完成4千万瓦,应该是没有问题,2010年是1亿千瓦,2020达到2亿千瓦。 对全球的未来情况现在发展的不平衡,风能、太阳能开始规模化的发展,现在还没有看到真正的希望,从气侯安全来推动的,但是现在还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每年都能做到上亿的规模。热能特别是生物质能和热水器现在是比较廉价的,在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充分的利用。光伏发电到2020年可能超过上亿的可能。燃料乙醇还没有实质性突破。从风电来说,中国是普遍看好的,现在我们官方达到1亿5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风电项目准备相当充足,到2009年4季度的时候,超过了7千瓦开发商拿的项目单子将近2亿。对光伏发电,中远期发展的估计,成本左右一切。 这是全球未来的趋势分析安装量的估计,大家比较积极,但是,还是取决于成本的下降。近期发展也不确定定性?为什么呢?大家都认为经济要复苏了,突然几天来了一个不稳定性,西班牙、葡萄牙又蔓延到意大利。再就是我们国家的市场什么时候启动,所以有很大不确定性。总起来看,企业对形势判断过于乐观。有些企业可能有些问题,产能的扩展过快。所以,过渡的竞争,这种压力很大。所以,现在不能盲目的乐观,总体来看,任重道远。 昨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二氧化碳是一个毒气。我就说一点,我们必须尊重碳,碳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碳是构成所有有机物的元素。如果没碳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所以不能把所有的罪都归于碳的问题。碳是一个好东西,没有碳就没有人类的生存问题。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碳,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你用多了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不要丑化碳。我提醒所有的媒体不要说碳是一个毒气,二氧化碳是一个好东西,温室也是一个好东西,如果没有温室,就不会适合人类的生存。 我们不能以发展低碳的名义发展高碳,我们要提供准确和正确的信息,现在我们人类认识技术的水平是极其有限的,北大是一个有自由竞争的场合,我们应该认真的探讨这个问题。到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个是低碳的,无论是燃料电池的,还是生物汽油的,还有电动汽车,到目前做不到低碳,所以,必须认真地做技术研发。英国人搞出低碳的口号时,我就说,如果有一天不产汽车了,我们汽车厂商都关门了,钢铁产业也关闭了,那么,我们的领导人更发愁。所以,还要有一个度,什么东西突然一下子冷下来就是有问题。所以,我们要正确判断和宣传一些东西,不能走向反面,所以,低碳是一个现在没有看清楚的问题。到底怎么走?谁都没有经验。 英国人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做低碳也非常困难。同时,很多人都说低碳就是新能源,新能源只是低碳的一部分,所以,不要用低碳的口号做高碳,谢谢大家。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