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技术 |
新能源不应是“温室里的盆景”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 发布日期:2010-04-19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上周油价再涨,催生了寻常百姓对推广新能源的热望。但是,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新能源产业至今却仍然生长在“温室”里。 “要把新能源当成一个产业来做,而不仅是简单地推动发展”,一位新能源产业业内人士对媒体表达的观点,可谓切中肯綮。作为一个产业,其生存的根基在于市场,产业的发展壮大之路,也就是通过搏击市场而不断增强产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的过程。用户无疑是产业“造血”的干细胞,必须让新能源产业的用户尽快从“小众”过渡到“大众”,其“造血”细胞才能愈加活跃,产业发展才能蔚为大观,才能迎来“便宜好用”的普及时代。 作为一个在关键技术环节以及推广领域仍需要突破“瓶颈”的产业,新能源产业在导入期与成长期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通过公共财政的投入帮助新能源产业拓展生存空间,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以新能源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日本为例,日本在战后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严重依赖石油资源,1950~1973年,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4.2%上升到77.4%,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高30.1个百分点。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推行摆脱依赖石油的政策,推行能源多样化战略,其石油的依赖程度明显减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始终在50%左右。为此,日本政府投入巨大,即便是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日本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也保持着快速增长,1996-2004年的8年间,投入增长3倍多。 但是,产业组织自身的努力至关重要。政府的投入应当更多地用来激发企业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培养研发人才,从而达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最近国内的一项调查表明,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日本车在新能源利用上拥有超前的优势。日本知名厂商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已经被消费所接受,而且其产品更加成熟,价格也更低,其竞争力不言而喻。 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却存在着某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在新能源产业尚未普及推广时,风电和多晶硅已经被国务院发出了“产能过剩”的预警,这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存在着某种跟风躁动的现象。就新能源行业而言,质的提升比量的扩张更为重要,在某些关键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才能提升竞争力,最终赢得市场。政府相对有限的财政投入也只有被用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市场推广这两个环节上,也才能最终让新能源产业从“盆景”长成“风景”。 (胡旭)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