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技术

补贴新能源 钱要花在刀刃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发布日期:2010-04-07 | 作者:邢佰英 | 点击次数:

为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低碳经济体系,国家针对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补贴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支持政策和补贴措施在转变社会观念、吸引社会投资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应忽视,由于实际操作中在补贴时点和补贴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偏差,以及全程、实时监管缺位与政策配套机制不够完善,补贴政策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领域出现了“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首先,补贴要补在临界点上,才能事半功倍。与科研补贴不同,产业技术类补贴都是以商业化推广为最终目标的,因此补贴时点最好选取在产业技术即将商业化的临界点上。

形象地说,政府补贴类似于烧开水,对加热到90摄氏度的水,再添一把火就可以烧开,而对只有50摄氏度的水,再添两把火可能也烧不开,这需要政府部门对补贴额度和补贴效果进行精准的拿捏,力争将钱花到刀刃上,用小投入换来产业的大振兴。

需要澄清一个误区,不少人认为,支持产业主要看投资或补贴额度,巨量的财政投入往往带动投资者热情高涨,蜂拥投资。然而,实践证明,高投入与好效果并不能画等号。

以财政部去年底出台的“金太阳工程”为例,财政部斥资百亿用于补贴光伏产业。

对于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国家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然而,不少光伏项目业主在承建过程中发现,如果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整个工程要亏损掉20%-30%。

个中原因,不能断言是补贴额度太低,而问题的症结在于光伏发电成本依旧太高,短期内依靠“吃补贴”来实现商业化推广的难度太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政府即将出台的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其次,补贴要找准对象,政府才能不花冤枉钱。政府的财政支出毕竟有限,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究竟补在哪里,需要慎重考虑。单从产业链流程上判断,终端产品补贴要优于初始投资补贴。

不可否认,初始投资补贴对于“幼年期”的产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最大程度地激起投资热情。然而,这毕竟是短效机制,“猛药”不宜长服。

“太阳能屋顶”和“金太阳工程”都属于初始投资补贴的代表,对启动我国光伏市场功不可没,但从补贴政策这一年多的实施过程来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不少企业通过安装太阳能屋顶来获得补贴,却对电能质量及并网问题考虑不足,导致电能质量不符合并网标准,造成浪费,无缘消费终端。如果将符合并网标准的发电量作为补贴对象,效果则有望大为改观———承建厂商为保证发电量符合并网标准,不但工程建设将保质保量,还会自主改进技术和工艺,以利于产业健康升级。

最后,补贴不能一补了之,而要实行全程、实时、动态监管。实践证明,存在监管漏洞的补贴政策是难以产生预期效果的。目前已有少数光伏项目业主采取虚报成本、项目造假等手段,骗取工程补贴,补贴一到手就放弃项目后期维护,导致项目成为没有价值的“样子货”。这种急功近利的项目建设将导致巨大的资金和资源浪费,不能不说与监管缺位有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天性逐利,需发挥行业协会及第三方机构充分的监管作用。从产业支持政策的有效性来看,补贴政策需要有监管政策与之配套,这离不开多个部门联合发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及管理机制,以保证补贴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