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动态 |
青海从“风生水起”到“风光无限”文章来源:《中国改革报》 | 发布日期:2019-09-10 | 作者: | 点击次数:
位于我国西部的青海省,有“三江源”“中华水塔”之称。如今,青海清洁能源正在从“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 青海太阳能资源约占我国的11%,光热资源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每平方米5860兆焦耳~7400兆焦耳,仅次于西藏;同时,该省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土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装机规模可达35亿千瓦,折合年发电量约5.6万亿千瓦时,是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56倍。 日前,记者沿着 G214国道一路向南,到达曾以荒漠化闻名的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 “你看,远山的北面是青海湖,山的东南面是龙羊峡水库,咱们的脚下是光伏的海洋。”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光伏维检公司副总经理李炬向记者介绍。 在塔拉滩,坐落着世界最大规模、装机容量85万千瓦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该电站自2014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70亿千瓦时,对应到火力发电,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万吨。 李炬说,“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为大规模光伏并网电站稳定入网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 黄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小平说,近3年来,黄河公司组织开展了水光互补、风水光互补、风水光储互补的实践和电化学储能的研究。 “2018年,102万千瓦光伏和95万千瓦风电相继投产发电。黄河上游干流配备储能进行新能源联合运行,采用大流量、高扬程储能泵站从下一梯级水库抽水至上一梯级水库,将新能源电能以水的势能储存,实现了新能源电量搬移。”谢小平说,目前,黄河上游已形成梯级开发格局,其所处西北地区也是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及外送地区。 在三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州、果洛州等高海拔地区,也先后建成10千瓦以上独立光伏电站近300座,有效消除了无电乡、无电村。 而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也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空白,格尔木、德令哈2个基地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名单。 此外,继2017年、2018年,青海省开展“绿电7日”“绿电9日”后,2019年6月9日0时至23日24时,青海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未来的青海能源电力发展必将是大规模多品种的清洁能源发电市场、大规模的电力外送市场、大规模的储能市场、大规模的全民共享清洁用能市场。”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天仁说。 青海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车军平表示,2019年,青海将继续以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为重点,以清洁能源示范使用为目标,以智能电网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打造青海“电力特区”,加快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