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SGS助力三星环境信息公开 提升企业绿色形象

文章来源:no-reply@nl.prnasia.com | 发布日期:2015-06-05 | 作者: | 点击次数:

北京2015年6月5日电 /美通社/ -- 近日,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 SGS 连续第四年受邀为三星中国审核企业环境报告书。作为业内标杆企业,三星中国一直重视自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并已连续四年向公众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为确保环境报告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星特邀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为其进行环境报告书的审核验证工作,并获取相应的环境改进建议,提升环境绩效。

SGS 助力三星环境信息公开 提升企业绿色形象

2015年初刚刚施行的新环保法备受瞩目,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其中特别规定了政府主管部门、排污企业、公众、社会组织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权利和责任。除了新《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部近期发布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31号),其中也明确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日常工作。三星中国对环境信息的主动公开,满足了政府、公众及第三方机构等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也体现了企业主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社会公益形象,同时,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验,及时发现及改善企业环境问题,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环境信息透明度,促进企业增强环境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三星中国的企业环境报告书中,三星以“绿色经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社区”理念为纲领,通过数据反映了三星中国产品、活动和服务 对 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关削减或减缓措施,围绕一系列环境指标披露了连续多年的环境信息和数据。SGS 通过科学严谨的报告审验程序评估了三星中国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真实性,以及其企业环境报告书与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617—2011)》的一致性。报告审验结果显示, 三星中国 对其环境管理活动及绩效提供了客观和中肯的陈述;报告中的信息和数据准确、可靠,具备可比性,披露的议题和指标充分考虑了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617—2011)》 中基本指标的披露要求,总体上反映了 三星中国 产品、活动和服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关削减或减缓措施;报告可读性强,还及时披露了其在绿色采购、绿色公益方面的政策及良好表现,因此可供报告机构的利益相关方使用。此外,针对企业环境报告书,SGS 还为 三星中国 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建议。如建议 三星中国 持续进行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尽可能多地披露《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617—2011)》中的选择性指标,充分展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活动和绩效,不断取得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和认同。建议报告中可以与同行企业进行环境绩效对标,并适当披露自身在同行中环境绩效的优势和劣势,促进 三星中国 准确定位持续改进的方向, 从而让其环境报告书更加完善。

百年品牌公信力和专业领先的技术服务团队,为 SGS 在向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信息公开服务方面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为帮助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更规范,SGS 可以为企业提供环境报告书编制咨询服务;为提高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编制能力,SGS 还定期举行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公开课培训。此外,SGS 还积极开展各项合作,以更好的微企业提供环保审核服务 。

 

关于 SGS

SGS 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公认的质量和诚信的基准。SGS 集团在世界各地共有80,000多名员工,分布在1,65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构成了全球性的服务网络。

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 SGS 集团和隶属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于1991年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已建成了50多个分支机构和100多间实验室,拥有13,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在中国,SGS 的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工业及建筑业、汽车、矿产、石化、农产及食品、纺织品及服装鞋类、电子电气、轻工家居、玩具及婴幼儿用品、生命科学、化妆品及个人护理产品、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凭借全球化技术优势和本地化服务理念,我们不断创新,通过一流的检测、认证服务,致力在企业组织、政府和个人间传递信任,更助力本土及全球客户加速业务成功、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作为优秀的企业公民,SGS 也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经营企业、回馈社会。如在全国各分支机构持续开展捐资助学、爱心支教、扶贫帮困、赈灾救危、保护环境等公益活动;并对办公场所进行能效评估和改造工作,减少碳排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践行者。

媒体垂询,敬请联络: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