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新能源汽车发展严重依赖政策补贴

文章来源:中国商用汽车网综合 | 发布日期:2012-01-3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说起发展瓶颈,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负责人笑言:“会生孩子的没有准生证,有准生证的不会生孩子”。

新能源汽车的“准生证”是什么?答案还得回到传统汽车身上。目前,全国共有140多家具有汽车生产资格的汽车厂。新能源汽车若想成功落地上路,只有这140多家企业才具备入围资格。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诸多研究团队拥有技术却无资格,汽车厂家拥有资格却少技术。 

严重依赖财政补贴,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况,而只有整车才能获得补贴的规定,更加显现“准生证”的重要性。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重镇,深圳、珠海两地集中了一批研发型企业。在追寻“准生证”的过程中,政策依赖是让企业纠结的心病。 

热闹背后:并非技术进步的结果 

回顾2011年,陈明军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手里拿到了一张“准生证”。通过入股一家江西客车厂,陈明军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造车之旅。 

“假如不能介入整车生产,我们的研发将得不到任何政策资助。”被业内称为“电池专家”的深圳山木电池董事长,近日在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直言:“电池不可能得到补贴,现行政策只在消费环节补贴整车。” 

这是一个令同行无比羡慕的结果。尽管在珠海市区已经开始了2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珠海银通新动力也期望着“准生证”。银通新动力副总陈心祥此前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的难题是,只能找传统汽车厂合作,或者等某家汽车厂做不下去的时候,趁机收购它。” 

“准生证”问题是业内的心病。陈心祥形象地说,这是“会生孩子的没有准生证,有准生证的不会生孩子”。新能源汽车属后起之秀,国内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不可能批准新的汽车生产厂牌,所以导致目前很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虽然拥有自己的技术,但不得不找传统的汽车生产厂生产,或者只能对传统汽车进行改装。按照国家规定,“准生证”集中在全国140多家具有汽车生产资格的汽车厂手中,这意味着只有“拿证”企业才能合法造车。 

“准生证”的含金量和财政补贴息息相关: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公布了和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混合动力汽车最高每辆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长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是此次补贴的重点,其中混合动力客车最高每辆补贴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每辆分别补贴50万元和60万元。针对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国家随后又推出的“十城千辆”计划,将在连续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大中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行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 

林水竞(应受访者要求,为化名)是深圳一名较早投身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者。他直言:“现在市面上投放的新能源汽车,更多的是国家补贴的结果,不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根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目前我国共有208款电动汽车进入汽车新产品公告,其中有73款混合动力汽车、126款纯电动汽车和9款燃料电池汽车。然而,进入公告的208款车型,实际产量不到1万台,且大部分是在示范实验阶段。 [NextPage]

林水竞表示,目前全世界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上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本身并不成熟,市场不大接受。“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过关,它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过关的话,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实际上是不用政府去推动的,消费者自然就会接受。”

公交算账:纯电动才能真正省钱 

尽管轿车吸引眼球,新能源汽车眼下的主要盈利阵地却在公共大巴。2011年6月,比亚迪回归A股。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在上市路演中表示,电动公交车将成为比亚迪增长最快的业务。在媒体的报道中,王传福解释说,“深圳市政府已经与比亚迪形成共识,促进新能源汽车量产,未来将淘汰老公交车,政府采购比亚迪生产的电动大巴;此外今年还获得湖南省的300辆订单,明年还有500台。” 

和轿车相比,大巴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陈明军坦言,“主要在城市运行,路况并不复杂,无论是动力要求还是技术要求,大巴都是相对成熟的选择。” 

纯电动大巴车究竟省不省钱?珠海银通新动力总经理江瑞华算了笔账:购买普通大巴整车的价格为50万元,行驶50万公里的油耗为150万元,总投入为200万元;一台纯电动大巴售价120万元,同样行驶50万公里的电耗为20多万元。两相比较,纯电动大巴行驶50万公里节省的总费用约为60万元。 

120万元的售价,剔除了60万元的政策补贴。2010年,银通在珠海的两条公交线路上投放了20台纯电动大巴。银通新动力副总经理陈心祥也表示,纯电动大巴的生产成本太高,如果没有政府补贴,不可能有市场。据了解,深圳在推广新能源大巴时,甚至采取了将电池和整车分拆的办法,即经营企业不为电池买单。

电池的成本问题无法回避。由于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家普遍没有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动力电池现有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基本在6~7元/安时,而销售价格在8元左右/安时。江瑞华认为,如果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3元、销售价格在5元/安时以内的话,它跟燃油车就有得一拼了。

江瑞华认为,现在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因为石化能源是越来越少。对于眼下的混合动力公交车,江瑞华认为属于过渡手段。他特意为此算了一笔账:“国内公认混合动力大巴可以节能30%,而普通公交车100公里要40升油,一年跑七八万公里,油钱在24万元左右。混合动力大巴节能30%也就相当于一年节省7万元左右。公交车的使用寿命为7年,其节省的费用也就不到50万元。但现在混合动力公交车比传统大巴来说,售价就得高出50万元左右。”

中国进入电动汽车时代还要几年?江瑞华认为,在公共交通领域,可能在3到5年内可以普及纯电动汽车;而在私家车领域,估计要5到10年。

冷热不均: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不足 

“基础研究的事,必须要有人来做。”深圳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徐刚对记者如此表示。

徐刚牵头成立了深蓝动力实验室,邀请了部分企业参与其中,宗旨就是成立一个综合平台,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协调性。“大家都说新能源汽车分为电池、电控、整车这三大块,单独说起来都不错,但是整合到一起,就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徐刚表示,“深蓝动力就是做一件基础性的活,让这三大块能够按照一个整体来运作,能够打造出合理的控制系统。” [NextPage]

陈明军的电池是实验室的检验对象。借助系统整合,计算机系统现在监测的不是一个电池包,而是每一个单独的电池。“就像木桶,最短的那块就是漏水点,电池包的道理也是如此。”陈明军如此解释。尽管很简单,但这却点中了国产动力电池的软肋。林水竞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内发展的单体电池技术比较好,充放电次数可以达到2000次左右。但电池的并串联使用就变得相当复杂,一个电池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整个电池组出现故障,甚至出现爆炸等事故。而一台大车用的电池,有的甚至有上万个。”

江瑞华甚至评价称,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本还是停留在改装车的水平。因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不管是大巴还是小轿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都是拿现成的普通汽车来改装,而不是根据新能源汽车自身的要求来设计车身、底盘、安装电池和电机电控。

对于市场的喧嚣,徐刚的感受是冷热不均,因为最为重要的研发眼下并不受人重视。“这是通病。国人的心态往往是很急,都急着往上走。和急相伴的是不精,比如电控,谁都可以做,但是做精做细的并不多。”徐刚表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学习日本企业的细致,“你可以看看日本相机,每一个螺钉都会抛光。我们欠缺的就是这种精神。”

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如此评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混合动力车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踪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赖进口。”事实上,曾经响亮的“弯道超车”口号已经渐行渐远,不少专家认为中国与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的平均技术差距已在5年左右。

更为不利的是,在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上,国外厂商已经开始统一行动。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福特、戴姆勒、宝马、奥迪和保时捷等七家欧美汽车巨头去年达成一致,同意在欧美市场共同建立电动车充电国际标准。一旦国际标准能够建立起来并付诸实施,不仅仅会在技术上又领先了一步,而且也在标准的制定上让国内厂商举棋不定。

宝马MINI—E的广告很耐人寻味:首先是车,其实是电动车。一位汽车研究人士直言:“我不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没有胜算,相反,我认为外资汽车胜算更大,他们在汽车领域有着百年积淀,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战略调整方面很快,再说电动汽车发展是一个马拉松赛。”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