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清洁能源发展仍需政策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报 | 发布日期:2011-05-24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国际能源署发布首份清洁能源发展报告

记者 付裕

国际能源署于4月发布了首份清洁能源发展报告,报告评价了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同时对清洁能源未来的行动和投资提出了建议。报告对清洁能源技术的主要政策制定情况和研究、发展、示范与部署方面的公共开支,以及全球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

报告显示,尽管煤炭在能源供应中持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从过去10年的发展来看,由于政策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但是世界各国仍然需要将各项支持政策强有力的持续下去,否则清洁能源发展将面临打击,2020年及以后时期的减排目标也将很难完成。国际能源署建议,各国应当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清洁能源政策,包括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和实施透明、可预测和适当的清洁能源选择激励机制等。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确保这一发展势头和解决差距的关键。发达国家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而发展中国家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只有国际间密切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国优势,才能共同推动清洁能源更加快速的发展。国际能源署认为,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在加快政府和企业的技术部署和跟踪全球进展方面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传统能源清洁化刻不容缓

虽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明显的发展,但化石燃料的发展速度更快。面对全球巨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化石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全球能源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过去十来年,煤炭是全球能源需求中增长最快的能源,满足47%的新增电力需求。因此,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化石能源的清洁化燃烧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报告特别提到了CCS技术在化石能源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报告认为,广泛部署CCS技术对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十分关键。目前世界上约有70个计划中的CCS项目,但这些项目最终能够成形多少尚存疑虑。制约CCS技术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技术的成本偏高,二是缺少足够的公共政策支撑,三是对于捕获的二氧化碳如何运输和存储缺乏足够的技术框架。

国际能源署指出,为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到2020年大约需要100个大规模的CCS项目,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达到3000个,但各国必须为大规模CCS示范项目加快政策和财政支持。[NextPage]

清洁能源喜忧参半

由于政策支持,太阳能光伏和风电已经取得了强劲的增长。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不断下降,更加速了其在全球的推广。为了达到2050年的减排目标,清洁能源还需要到2020年左右在当前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其中,风能需要达到17%的年均增长,太阳能则需22%。尽管过去几年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速度都在目标之上,但还需维持近10年的高速增长。不幸的是,已经有迹象表明,由于各国政府的紧缩计划,一些国家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力度正在减弱,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应实施持续的有力措施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生物燃料过去十年呈现稳定增长,但在全球交通燃料消费中仅占3%的比例。国际能源署认为现在的产量显然不能满足未来全球交通燃料的巨大需求,需要更加合理的政策框架来确保生物燃料可持续增长10倍以实现2050气候变化目标。尤其是先进、可持续生物燃料的商业化对实现目标十分关键,同时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扩大。

节能市场前景广阔

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报告显示,电动汽车已经开始起步上路,并逐渐加速发展。一些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宣布到2020年前后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可达到700万辆。如果这一数字能够实现,考虑未来9年的所有销售,到2020年就有20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报告认为,2020年以后的持续强劲增长对于汽车市场转型十分重要,电动汽车能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将取决于未来的发展情况。

除电动汽车外,其他一些主要的能效产品(包括紧凑型荧光灯泡)市场转型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在建筑和工业部门,由于一系列的市场财政、信息、机制和技术障碍,一些重大的投资还没有开展。国际能源署建议实施更多的政策来抓住短期可获益的低成本节能机会。

报告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世界各国和各清洁能源组织加强经验交流和合作,并将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作为一个国际性论坛;各国继续加大在新技术创新方面的公共投资,引导私营部门和商业性公司更多投入到清洁能源领域;充分挖掘能源效率的发展潜力;保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创新动力;加快培育电动汽车这一极具节能减排潜力的市场;将各种不同的清洁能源融合(如风光互补),发展整合清洁能源系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