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新能源车扶持政策缘何难产

文章来源:中国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 | 发布日期:2009-07-0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在本月初发改委出台的新一期产品目录上,出现了7家汽车企业的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紧接着,关于免除新能源车购置税的呼声甚嚣尘上。然而,人们期盼的热情终于随着发改委一句“没有时间表”而被浇熄。叹息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个为什么?

购置税 or 燃油税?

价格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最为敏感。他们普遍认为目前上市的新能源轿车价格偏高。而实际上,新能源车终生使用费用要比常规车辆便宜不少。

一位资深汽车媒体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购置税全免,以第一款在中国上市的混合动力轿车丰田普瑞斯为例,1.5L标准版目前的官方报价约26万元,如果免掉购置税,就能省出2.2万元。加之,混合动力车日常维护成本与普通汽油轿车基本无异,与售价同样为26万元的普通车相比,普瑞斯每百公里耗油要低出5L,如果两车每月都行驶500公里,以目前北京油价计算,使用普瑞斯15年将累积省出2.4万元左右。这样一来,买一款普瑞斯,能够节省将近5万元,这是很有诱惑力的。

另一些人则把新能源车价高的深层次原因指向燃油政策。

一位超级汽车发烧友这样告诉记者,目前要想使新能源轿车普遍进入家庭,必须通过大幅走量来均摊成本、降低售价,量上不去,价格自然下不来。

当下新能源车价格普遍比传统动力同级别车高出20%以上,如果没有政策补贴的话,这种售价百姓当然不买账。因此,对于这种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车型,在其打市场的初期,要让普通百姓接受,政府必须进行必要引导。政策引导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这位车迷朋友直言不讳地提出,如果实施燃油附加税,则油耗越低,交税越少。如此一来,混合动力轿车省油省钱的优势就会更加突显。

不论是减免购置税还是开征燃油税,这些毫无疑问的利好政策缘何如此难产?消费者认为政府及早出台扶持政策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出台政策 or 等待技术?

就以上普通消费者的看法本刊记者进行了专门咨询。据财政部的相关专家介绍,一项税政的出台,远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通常要相关部门经过规划建议、会同调研、多方人士商议、上报审批、最终成型的程序。

一位汽车媒体人透露,虽然购置税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全免,但是相关部门对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化现状及国外的鼓励政策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却早已展开,并且不日将成型完整的调研报告。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目前此项鼓励性税政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离出台并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教授认为,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时,更多要考虑到能否适合中国国情。虽然像一汽、奇瑞、长安等企业研发成功了混合动力轿车,但与日系品牌的差距仍然不小。比如节油性,对能达到40%的与仅达5%~10%节油率的新能源车,如何确定减免税的比例就更加难了。如果按照统一标准,自主品牌技术上还不占任何优势,谁将从政策中获益不言自明。

如此看来,政府认为政策应该等待企业研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似乎企业更应成为此事的推动者。[NextPage]

量产 or 噱头?

政府在等技术的突破,等自主品牌的集体发力赶超。可是一位汽车业老总却直言道,没有政策的保驾护航,仅让企业与消费者为新能源车埋单不太实际。

发改委最新一批汽车生产目录中新能源轿车就有三款,加上之前已获得“准生证”的奇瑞A5和长安杰勋等,可以说量产、进入市场已经无障碍。然而面对在欧洲突破千万的普锐斯在中国区区2400辆的销量,国内各车企更像蹒跚学步的孩子颤巍巍不敢迈开大步。

奇瑞汽车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多次向相关部门建议,希望尽快出台对可商业化新能源车的激励政策。

虽然奇瑞A5今年上半年即将量产上市的消息多次见诸于报端,到今天,上半年即将过去,仍未见任何动静。不论奇瑞还是长安,或许都希望通过试水,呼吁政策出台。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邓亚东院长认为,从企业的角度看,不管是怕在竞争中失去主动,还是迫于满足油耗和排放的硬性要求,抑或是出于社会责任感,都有将新能源车尽早推向市场的压力。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政府推一把。而在政策仍然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或许只能把新上目录的那几款新能源车暂且看作配合奥运的宣传策略。

新能源车 政策扶持最关键

做这个选题时采访了多位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邓亚东院长一句看似通俗却意味深长的概括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最深。他说,目前我们的新能源车是“省油不省钱”,记者理解这句话里有一种难言的苦处。

国外在推广新能源车时政府都给予鼓励政策积极推动。2004~2005年美国政府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每人2000美元的优惠政策。法国政府规定,经销商每卖出5辆传统车型,就必须同时卖出1辆新能源车,每辆新能源车享受上千欧元的优惠。

反观我国现行政策还没有对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其结果是,消费者不买账,企业也骑墙观望,不敢轻易投数以亿计的资金进入一个没有市场的领域,仅仅搞一两款做做宣传口号。即便上市,由于没有销量,成本必然下不来,仿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要打破这个怪圈,政策扶持当属最强有力的助推器。

汽车行业各方的有识之士都呼呼我们是否也能学习外国的思路,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引导方式,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鼓励方案,给新能源车这个新生儿助一臂之力。同时,完善相关技术检验检测标准,敦促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不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借此契机打场硬仗,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为它茁壮成长实现量产量销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