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甜高粱产业化遭遇政策门槛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08-08-01 | 作者:李辉 | 点击次数:
虽然国家对非粮生物质能源有了总体的规划,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在甜高粱方面的政策还摇摆不定,持对立意见的两派专家势均力敌。 而随着记者对此事件调查的一步步深入,中粮甜高粱燃料乙醇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亦浮出水面。 中粮“悔婚”黄骅 “到了要谈婚论嫁的时候,中粮突然悔婚了。我们非常怀疑中粮这种大企业的信誉,但是无可奈何。”河北黄骅农业局种子公司刘站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满地说。 2007年3月,中粮与全球500强企业英国BP公司在河北黄骅、山东阳信和内蒙五原分别搞了甜高粱试验田。如果土地上甜高粱的产量、糖度都符合中粮需要,黄骅就可能成为种植基地。河北黄骅农业局种子公司刘站长介绍,中粮的这个甜高粱加工试验项目没有具体的名称,也没有签协议,一直在做调研,处于讨论阶段。双方原本大致的计划是种植甜高粱1万亩,投资额可能达到几千万元。 在他看来,项目上马的基础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不过中粮方面可能不这么认为吧,企业和我们搞技术的想的不一样。农户方面,有初步的种植意向和大概的种植区域,不过在企业没下订单之前,农户是不会种的。”他表示没有听说过农户种植出的甜高粱得不到收购的现象。现在中粮退出,使原本的一切计划成为泡影。 然而,今年4月份,中粮突然发函说要暂时退出已经合作了一年多的甜高粱项目。在与记者谈话的最初几分钟里,刘站长都不愿意谈和中粮之间的事情,“中粮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不符合中粮发展战略。”不过刘站长显然不满意这个答复。 “该项目还处在探讨过程中,不过中粮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下去。”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研发部工程师邓立康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甜高粱燃料乙醇项目还处在研发阶段,没有进入产业化。虽然中粮做了非常完整的两种工艺路线的技术经济分析和项目评价,该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原料本身和能耗。甜高粱收获期相对集中,不能满足工厂长周期运行,必须要进行储存,且需要很大的储存面积,因此只有榨汁储存。所以,如何解决原料分散、季节性等都成为项目进一步推动要详细考虑的问题。邓立康强调,“产业化的风险很大。” 而对于黄骅等三地甜高粱项目的合作事宜,邓立康仅表示“合作意向有很多,和他们没有很正式的接触,有过交流”。 记者采访(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中获悉,中粮2006年10月开始甜高粱制乙醇项目的研发,出资138万元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和广西轻工业科研院进行了甜高粱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的中试试验。2007年,中粮和BP公司一起,委托河北省农科院的谷子所,筛选出了适合的品种。2008年,该项目进行了产业化可行性的研究。 甜高粱产业政策仍然“摇摆” 从2006年起,国家停止玉米燃料乙醇项目,大力鼓励发展非粮食作物为原料开发燃料乙醇。甜高粱和薯类、甘蔗、木本作物等一起,列入非粮生物质原料。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安排,要在东北、山东等劣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种植甜高粱,发展以甜高粱茎秆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到2010年,以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甜高粱是有很多好处,但存在着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现在大公司都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产业化阶段。”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确认,现在国内针对甜高粱产业化路线是否可行还存在一些争议。山东滨州市农业局发展计划科侯科长证实了上述说法,甜高粱项目现在在滨州进行得不是很理想。 参与石油公司非粮燃料乙醇原料基地建设工作的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研究员孟海波也表示,甜高粱燃料乙醇有产业前景,不过必须要靠产业拉动,“像我们接触到的一个山东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就没有发展下去。”他不愿意透露山东企业的名称,不过记者查询过往报道发现,位于山东阳信县的滨州光华生物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由于企业没有得到政府的生物乙醇的许可证,燃料乙醇没有销路,企业被迫停产,2008年甜高粱播种面积大幅减少。 记者致电山东阳信县农业局,一名工作人员怒气难掩地表示,“光华生物去年就破产了,厂子都长草了。” 光华生物的退出显然是遭受了政策门槛。业内人士介绍,甜高粱等非粮燃料乙醇原料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国家的政策是尽量让国企来做,不让民企和外资介入。 孟海波认为,长远来看,将来非粮燃料乙醇生产可能会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协会”模式。即当地政府组织农户生产原料,民营企业利用其市场运作优势来运营原料基地,对原料进行粗加工,之后由大企业收购进行深加工,并纳入成品油混配系统。据悉,该模式已经在江苏盐城进行了认证,比较可行。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