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油价高位振荡 中国石油储备战略待提速文章来源:财经时报 | 发布日期:2004-09-30 | 作者:XXX | 点击次数:
"中国石油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不会影响我们的进口。"但是,在由于交通拥堵而焦虑的北京城里,开私家车的人恐怕就不会如此坦然了,因为他们可能将面临著油价再次上调。
由于欧佩克组织突然宣布减产,欧元对美元的持续攀升,造成了国际市场上油价在本周连创年内高位。这使得石油进口的依赖度正在日益提高的中国,必须面对现实──高价进口石油。另一方面,国内专家目前还无法判断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供求失衡推油价攀高 "今年的石油价格毫无疑问将保持在高位振荡,而且应会高于去年每桶30美元的平均价格。"对今年国际市场油价走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单卫国做出了这样的预测。这种观点同时获得了其他专家的赞同。 单卫国分析,目前国际石油供需矛盾,是造成油价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出现大幅提高;而在供给方面,原油的替代品则出现了严重短缺。日本在2003年关闭了17个核电站,中国也出现了能源短缺现象。今年2月10日欧佩克突然宣布的减产计划,则加剧了这种供需矛盾。 欧佩克10日在阿尔及尔召开的成员国部长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减少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同时,削减现有超额生产的150万桶。这样总计将减少原油日产250万桶。 同时,国际上对于石油的需求保持著高昂的势头。国际能源署近日预计,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高于预期,发展中国家需求增幅将达到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它在月度报告中称:非经合组织国家今年的石油需求较去年将增长3.7%,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及邻近的印度、泰国和越南。 欧佩克减产的决定立即招致了美国和国际能源署的强烈抨击。 单国卫介绍:"不过,现在尚无迹象表明欧佩克会在近期调整石油产量。"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只能寄希望于美国经济的突然崩溃,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指出,从供求基本面来讲,2004年的石油价格将保持在高位。 美元走软助一臂之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告诉《财经时报》,目前欧元对美元比价的持续走高,也将助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 这位专家指出,欧佩克在2月10日突然宣布减产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元在2003年的持续贬值。这造成欧佩克国家的收益严重缩水。近两年,美元兑欧元的最低与最高比价相差近50%,而包括原油在内的全球大宗产品基本上是以美元进行结算的。这就造成了欧佩克国家在石油方面实际收益大为减少。 本周三,欧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在英国加息的刺激之下,英镑倍显坚挺。在英镑大涨的带动下,欧元与美元的汇率达到了1.29欧元兑1美元。这无疑扩大了市场对欧佩克减产的预期。因此这一天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举涨破每桶35美元大关,并横盘于每桶35.30美元的高位。 单卫国分析:"国际油价上涨不会影响中国能源战略储备的建设,相反,将加快石油储备战略尽快实施。"例如,目前正处于谈论中的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可能会尽快完成。但他强调,中国为储备而进口石油的时机,将肯定避开国际油价的高峰,以适当的价格买进。 有消息称,中石油、中石化、中化三大集团及一些研究机构联合上报的制度草案,已经通过发改委审批,正等待国务院的最后批复。 对经济影响无法量化 单卫国并不否认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即使不进口战略储备用油,中国目前也必须进口大量石油,而高位油价无疑导致中国要多支付美元。这是油价上涨最直接的影响。" 据中国有关部门预测,中国2004年对于石油的总需求将达到3亿吨以上,而国内供给仅为2亿吨左右,这中间的缺口完全需要进口来弥补。 中国2003年共进口原油1亿吨。2004年1月,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达1030万吨。如果以每桶原油上涨1美元计算,中国今后每天将多支出200万美元。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的数字,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而且由于本身石油生产量的不断下降,预计到2030年,每天将需要进口原油1000万桶,占全球石油需求量的8%以上。 由于制订各类能源价格时候的相互攀比,原油价格上涨将会带动其他能源如煤炭、天然气以及电价的相应上涨。对于处于景气上升阶段的中国经济,因各行业都会增加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单卫国并不排除由此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据悉,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日前指出,油价的走高,将增加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但记者在采访中,没有专家能够对此进行具体的量化。他们只是指出,油价上涨将对中国的能源电力、化工、运输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只能继续接受高价 目前中国制订能源战略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确保石油供给,获得石油价格的话语权;尽快推出中国自己的石油期货,一直被一些专家视为是拥有国际市场油价制定权的必经之路。 据中国期货协会介绍,将争取在今年内重开石油远期交易市场。该协会的人士认为,这将为中国企业回避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提供有力的武器。 但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效果表示质疑。单卫国指出,这一交易市场提供的是远期现货交易,不是期货交易,同时不允许现金交割而一律采取实物交割的做法,这无法为中国进口商提供规避价格风险的避风港。因此,这一业务对于中国规避国际石油价格的风险的贡献将十分微小。 北京金凯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张魁宽总经理的态度则比较乐观。他认为,这是中国能源主管部门对于探索石油期货的一个必要的尝试。 "从现货市场上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式,是十分明智的。"但目前这个石油远期交易业务还不能发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的作用,同时由于没有国外石油巨头的参与,其影响力只能在中国境内发挥。 张魁宽强调,上海这个石油远期交易市场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也就是要有活跃的交易量作为支持。 在此背景下,单卫国认为,被迫接受国际上的高昂油价,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能源政策部门及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