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中国须订石油安全战略

文章来源:大公报 | 发布日期:2004-09-30 | 作者:XXX | 点击次数:
    伊拉克战争后,国内外石油消费与进口情况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是重大深远的,必须思考应对之策,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

东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总量在世界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已近五分一,成为了造成世界能源需求飞速增长的最重要地区。中国的石油消费去年第一次超过日本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已达百分之三十二;日本居世界石油消费第三位,并几乎是一个石油纯进口国;韩国也是居世界排名前列的石油消费大国,而且是完全依赖进口。从石油进口地区来看,东北亚地区的石油进口都是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中、日、韩三国在能源领域已具有了共同的弱点。

石油消费将逼近美

按照国际能源组织的预测,未来世界能源需求的主要增长将基本产生在经济增势明显的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而二十一世纪前三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热点在东北亚环日本海地区,该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将最快,可达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下去的话,亚洲终要取代北美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的中心。预计中国在二○一○年前原油消费量将以年均百分之四点五的速度递增,二○一○年将达到三亿吨,需进口原油一至一点二亿吨;二○二○年原油消费量将增加为三点八至四亿吨,需要进口原油一点八至二亿吨,进口依赖率将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二○一五至二○二○年可能会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总的看,伊拉克战争后,国内外石油消费与进口情况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对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应对之策,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根据不少权威预测综合分析,未来十至十五年内,中国作为东北亚和亚洲地区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将进一步接近美国这一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获得长期、稳定、充足和价格合理的石油供应,支持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当前国际能源命脉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能源竞争中,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劣势,对国际石油市场及能源供应产地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此被动性很大。据有关资料,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百分之八十一。

中日海外开发较劲

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今后中国将在利用中东石油资源上不可避免地首先与美国展开竞争。在我国开发利用中亚油气资源方面,美国和其他西方垄断资本也对我国形成了「抢占」之势,如前些年当我国还在同俄就能源合作进行谈判之时,英国的BP公司就投巨资购买了俄「露西亚」石油公司的不少股份,部分控制了原本拟向我国供气的俄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克维克金斯克的勘探开发权:英荷壳牌公司则购买了俄最大的垄断集团---天然气股份公司的股权,以控制西西伯利亚的开发权。此外,美埃克森和美孚石油公司、日本三菱公司都已购买俄萨哈林石油公司的股份。日美还联合投资了俄萨哈林三个石油开发项目中的两个项目。由此可见,今后我国要与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分享世界石油资源,必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同处在东北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虽与我国有共同利益,但同时在如何获取石油资源方面也存在竞争或斗争态势。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韩国,能源战略的目的都在于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石油供给多元化。而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引发竞争,现在中国和日本在海外石油开发的较量已几近短兵相接。

避免与美发生冲突

分析我国石油安全态势和石油供需趋势,并综合考虑我国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我国应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通盘考虑石油安全战略问题,建立综合石油安全观。通过经济、外交和军事手段,为社会经济发展确定一个长期良好的和平环境,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稳定的供应来源,包括石油供应通道的安全,这就需要与美国建立长期比较稳定的外交关系。在不发生重大外交问题或突发重大事件的前提下,尽力避免与美国发生战略冲突和矛盾,这是确保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关键之一。

从目前来看,我国具有利用中东和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政治和地缘优势,我国和这两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东虽然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但大部分国家不满美国和西方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压力,希望同我国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中东几乎所有重要的油气供应国大多数是以「油气立国」的国家,对这些国家而言,石油的「供应安全」与消费国的「需求安全」几乎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因此,它们对既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又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石油消费市场的中国怀有极大的兴趣,希望在能源领域与我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因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中东仍是我国进口能源的主要来源。当然,从周边进口能源也要提到更加重要地位。美国兰德公司一篇题为《中国寻求能源安全》研究报告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中国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有关对全球石油地缘政治以及对中国石油资源形势的分析表明,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应限制在三分之一的范围内,中国的石油安全很大程度上要立足于周边解决。在这需要靠外部供应的三分之一中,对中国石油周边地缘政治的分析表明,应从俄罗斯解决三分之一左右,从中亚解决三分之一左右,另外的三分之一左右可继续依靠中东。

作为正在兴起的国际石油消费大国,我们还应充分利用目前已形成的国际石油利益格局,开展能源外交,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世界和地区性的能源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政府、国际能源组织和跨国石油公司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和利益纽带。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改善与石油出口国,特别是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国的关系,争取签订政府间长期石油合作贸易协议,改善进出口结构,形成稳定供应的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完善我国的石油贸易体系。要积极参与期货和现货交易,将市场作为获得石油产品的主要手段,把在国外获得份额油做为重要的经营手段,开辟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力争在石油价格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从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转变。在积极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鼓励我国石油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战略,从事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形成一定规模的境外油气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国内技术、装备、物资出口和劳务输出。

必须开展能源外交

另外,中国能源安全政策,也是中国新世纪国际安全战略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的制定,也要考虑到与亚洲能源短缺,特别是东北亚国家的需求与合作。日本一次性能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依靠进口,对海上通道,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严重。为了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日本政府对印度洋及中亚国家投入巨大资金,而中亚地区政治的长期不稳定性,又往往使日本在中亚的投资效果事倍功半。而中国目前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将可能对日本提供一条最安全、最便捷和最节省资金的能源进口线路。因此,我们应在西气东输工程中更多地吸引日本投资,使日本与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产生更多的共同利益,并在共同的能源纽带中建立信任和更为实质的外交合作,这不仅对东北亚,而且对中亚的和平与稳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日本学者曾撰文呼吁日本与中国「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的构想,不管中日在能源安全问题的认识上有多少差异,我们对此构想都可予以积极回应。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