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碳交易市场为何前途未卜?

文章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日期:2009-11-2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最近一段时间,伦敦各碳交易公司的大厅比往常冷清了许多。这些公司购买和出售的是世界上最新的商品之一:二氧化碳。根据碳排放交易系统,排放者可以在这里购买世界其他地方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然而碳交易市场虽然巨大,但其未来前景如何,取决于《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各国政府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首先提出了碳交易模式。据BBC新闻网报道,当时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的阿别德·卡玛理(Abyd Karmali)解释说:“其想法是创造一种市场机制,从而降低排放者的减排成本。”

这种机制被称为“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cap and trade)。首先,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控制在其历史最高水平或以下。被此制度覆盖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碳信用额度。例如在欧洲排放交易系统中,一家火力发电公司80%的排放可以获得碳排放信用额度。

但是另外20%的额度缺口怎么办?一种办法是减少排放;另一种办法是从体系内或海外购买其他企业没有用掉的碳信用额度。

《京都议定书》规定,在没有设定排放总量的国家,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获得碳信用额度。因此,为了获得这些碳信用,企业会想方设法将排放削减到正常水平之下。例如在发展中国家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火力发电。

“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允许企业每年购买一定数量的“减排指标”。卡玛理表示,该机制有助于提高效率。“在欧洲排放交易系统里,企业可以灵活选择所要采取的减排措施和时间。与其他途径相比,这种方式的减排成本更低。”

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价值高达1260亿美元。为抵消自身排放,投资者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投入了65亿美元。据世界银行估计,要完成各国设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这类投资每年将增长到1500亿美元。但是由于管理碳交易机制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因此碳交易市场的增长前景堪忧。数据指出,2008年全球减排项目的投资减少了12%。

Eco Securities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碳交易企业之一。公司董事亚历克斯·沙雷茨(Alex Sarec)表示,在下个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谈上,各国能否就延续《京都议定书》系统达成一致至关重要,否则包括银行和本地企业在内的投资者都将遭受损失。

碳交易市场目前非常有限,交通运输业、美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包括在该体系内。由于体系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碳交易体系一直饱受批评。世界自然基金会2007年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在联合国承认的减排项目中,约有20%根本无法实现额外减排。

事实上,在欧洲排放交易机制的第一阶段,由于分配了太多的排放许可,以至于在那段时间里碳价格几乎下降为零。从2008年开始的第二阶段,排放限制变得更为严格。但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企业纷纷削减排放量,并出售排放许可以换取资金,结果又一次导致碳价格暴跌。

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表示,碳交易系统太过复杂,欧盟甚至不清楚市场上到底有多少碳信用正在流通。一些分析人士预测说,各国可能再次分配超过企业实际所需的排放许可。欧洲排放交易机制第三阶段将于2013年开始,届时欧盟将加大减排力度,企业不再免费获得排放许可,此外航空业也将包括进来。

近期碳交易市场的动荡,导致人们呼吁为该体系寻找替代方案。曾担任政府顾问的迪特尔·赫尔姆(Dieter Helm)提议通过征税来限定二氧化碳的最低价格。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也呼吁政府进行干预,保持碳价格稳定。

事实上,碳市场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总量控制与交易”法案在美国已经通过了立法的第一阶段。如果该法案最终获得批准,美国将建立一个比欧洲大10倍的碳交易市场。

大多数人认为,即使没有相关国际协定,碳交易市场也将保持增长,因为企业会努力减少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但即使运行良好,碳交易市场还仅仅是一种机制。世界银行指出,当前的国家和区域减排目标低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目标。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效益最终取决于排放限制的严格程度和涉及的范围。(薛亮)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