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中国新能源产业遭遇“产能过剩门”?文章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09-11-2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刘敏)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过剩了么?当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在全球低碳经济的热潮中备受推崇的时候,这样的质疑却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证券报18日消息,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周凤起日前在2009年度深圳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研讨会上透露,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新能源产业再进行一次为期十天的摸底,以确认该产业发展和重复建设等状况。 事实上,就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于9月29日将风电设备、多晶硅与部分传统制造产业一同列为“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对象之后,一些业内人士即指出,应正确看待产业内部出现的问题,谨防“过剩之说”被片面误读。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现象值得警惕,但目前的“过剩”主要为结构性过剩,问题出在产业链的个别环节,不应全盘否定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前景。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在多个场合强调,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是风能设备和多晶硅的生产制造,片面认定整个新能源产业过剩只会阻碍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风电行业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安装风电机组11638台,总装机容量1217万千瓦。2008年中国多晶硅产能约2万吨,在建产能达8万吨。 相比于汹涌而来的“产能过剩说”,统计数据也许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构成中,煤炭依然占据69%的比重,风电、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所占份额不足2%。 “新能源在全社会的用量微乎其微,怎么能谈得上是过剩了呢?这与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李俊峰说,“新能源产业就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正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理解与扶持;就目前而言,这个领域的市场开发仍非常有限,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纵观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包括个别产业链条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核心制约因素均为技术研发。缺乏核心技术、重复低端产业链建设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始终缺乏核心竞争力,常常受制于“人”。 据介绍,中国的许多风能标准是从国外引进,不一定适合国内特有的低温、大风、沙尘暴等天气条件;同时,许多中国企业将目光过多的投入到产能的扩张上,忽略了研发等能力的提高,“强装备而弱创新”问题仍相当突出。 “盲目的粗放式发展对于新兴行业来说是‘致命’的,企业和政府应当加快培育内生性科技研发能力,使得中国新能源向着优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且服务于建立低碳型经济社会。”李俊峰说。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李德英教授认为,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要经历“阵痛期”,竞争在所难免,但这也有助于加强行业竞争,通过优胜劣汰,和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目前迫切需要重视的是怎样开发国内市场,解决市场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产能过剩’的笼统表达并不确切,而是从当前的产业化背景和政策扶持角度来看,许多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市场所能容纳的程度还不高。” 在他看来,新能源的产能调整需要“发挥市场调节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府需要帮助企业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支持研发和产学研结合,通过创新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技术产品来降低成本,并着眼于未来能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