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新能源,一条“必须”走的路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 发布日期:2009-10-19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能源危机、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三大词汇“热”论坛 马尔代夫。成都。两个相隔万里的地方,在同一天,有了共同语言——17日,马尔代夫用一场全球首次水下内阁会议,呼吁全球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暖,使这座旅游者的“天堂”不至于在不久的未来被上涨的海水淹没。 同一天,成都也在关注气候变暖。来自中国和欧盟的众多能源专家,一同聚在“中国-欧盟新能源技术创新与投资合作论坛”上。比呼吁更进一步,他们试图找到一条化解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旧伤”的新路。 论坛焦点 西部可以拥有更多“话语权” 当韩国人、成都人和内江人,同时将自己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摆进西博会展馆时,能源危机、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当今世界三大最“热”的词汇,不可避免地被带上了西博会论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带来一组让人心惊的数字:如今,全世界50%以上的新增能源消费、70%以上的新增煤炭消费、40%以上的石油消费来自中国,中国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世界新增排放量的50%。 言及中国是否应该发展新能源这一全新命题,与会专家一致共识:发展新能源,不仅可以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更重要的是,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向未来发展也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这不是“可以”而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国家鼓励西部“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短短一个月,两次以新能源为主题的论坛在成都举行:一个月前的9月3日,成都向全国展示了其作为全国新能源基地的实力;中欧新能源技术创新与投资合作论坛的举行,则使成都在更大的视野内定位自身新能源战略。 与会专家也惊奇地发现,尽管中国西部在整体经济实力上明显弱于东部沿海以至发达国家,但在新能源这一全新领域,西部却和世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2008年中国已经生产的4721吨多晶硅中,近1/3出自西部;中国风电设备的主要供应商,是四川的东方电气集团;四川、云南、西藏、贵州、重庆,是中国水电能量最富集的区域。 WIHarper私募基金集团代表PeterPeng由此断言,今天的中国西部,正面临新能源发展的“二次起跑”,倘能有所突破,则会在新一轮乃至更长远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共享新能源掘金“盛宴” 论坛上主持人透露的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原来,此次中欧新能源技术创新与投资合作论坛的发起方,并非中国,而是欧盟。英国重庆总领事馆能源领导张百任一语道破缘由:“应该把新能源作为欧盟和中国合作的新重点。” 未能亲赴现场的法国外贸部长安妮·玛丽伊特拉克通过视频带来一个数字:去年,全球绿色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用于煤炭和石油开发的投资额。过去4年内,这一投资增长了4倍多。不过,欧盟在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才不过区区6000万美元。 于是,不仅欧盟的能源专家来了,投资公司、关键技术拥有者也来了。纷至沓来的欧洲商人,打开了西部新能源开发的“钱”景:论坛上,张百任希望,将英国实施的“低碳区”计划推广到中国西部;施奈德电气则充分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的卓越才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服务总裁阿历克斯NG和欧洲创新中心联盟主席吕贵·坎姆皮特里,则相继向人们展示了服务业和孵化器在新能源发展中的作为。 欧盟在技术和投资方面的自信,让正在会场内聆听的冯良桓心里颇不平静。尽管他所在的四川大学太阳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走在了中国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前沿,但是,在他看来,“西部新能源开发从研发到应用的过程太长了”。与此同时,更多在场的西部商人也在担心:资金实力不如人,技术更新速度又慢,西部新能源产业的“二次起跑”,会不会成为西部企业的“滑铁卢”? 做大新能源产业,西部与世界如何分享同一场“盛宴”?石定寰建议,西部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增进国际合作,借助引进技术和投资,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另一方面,增强国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川报集团记者胡敏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