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太阳热水器:最佳的农村热水解决方案文章来源:电器 | 发布日期:2009-04-15 | 作者:于璇 | 点击次数:
当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逐渐在城市市场“平分天下”的时候,一种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以农村市场为根据地,慢慢形成了产业规模。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各类能源储备的告急,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太阳能是今日资源,今天不用就会浪费,应该把烧热水的事情交给太阳,而把更多的煤电资源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北京清华阳光太阳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黄哲林说。 不畏经济危机 行业持续增长 “2008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总产值为43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约为1.2亿美元,出口到80多个国家。如果按照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最核心的部分)面积计算,2008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总产量为3100万平方米,占全世界产量的70%。目前,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为1.23亿平方米,占世界的60%,但是人均保有量仅为每千人84平方米,与以色列每千人685平方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农村能源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介绍说。 对于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似乎并未受到影响。“经济危机仅仅是个小插曲,能源危机才是主旋律,节能减排的工作不会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停滞不前,在国际能源日益紧张、气候变化趋于恶劣的今天,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环保的新型能源前景无限。”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对《电器》记者表示。 事实上,能源政策和环保意识的推动,令2008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表现突出。罗振涛介绍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市场电热水器的销量为1000万台左右,燃气热水器的销量为400万台左右,而太阳能热水器的销量为3100万平方米,如果按照每2平方米为一台计算,其总量约为1500万台。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张立峰告诉《电器》记者,2008年,皇明集团的产值超过20亿元,由于将95%的力量投放到了国内市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非常小,国内单机市场的贡献率高达75%,其中60%是依靠县级以下市场销售,而占销售总量25%的工程市场,在2008年的增速是最快的。据了解,作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第一大企业,皇明集团旗下共有皇明、亿家能、氟丽特和欧迪克四个太阳能热水器品牌。[NextPage] 与皇明集团类似,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主打国内市场,而且多数企业都实现了2008年的销量增长。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剑说,四季沐歌在2008年实现销售6亿元,较2007年增长80%。据黄哲林介绍,清华阳光2008年的销售额为3.8亿元,其中家用机贡献占到80%。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质管部部长朱君告诉《电器》记者,太阳雨2008年共生产了7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增长率接近50%。“2008年华扬的销售额超过6亿元,近年来的增长率均较为稳定,在30%~35%之间。”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波说。 罗振涛告诉《电器》记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皇明、太阳雨、四季沐歌、力诺瑞特、桑乐、华扬、桑普、天普、清华阳光等十几家企业,而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大概有100多家。除了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外,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千家企业,但是真正上规模的企业并没有多少。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太阳能热水器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的山东省、北京市,华东地区的江苏省、浙江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以及华中地区的安徽省。近些年,在荣事达、美菱、贝斯特等品牌的带动下,安徽省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也日渐崛起。合肥荣事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告诉《电器》记者:“荣事达现在已经具备了生产各类型太阳能热水器的能力,其中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的产量大概占总产量的98%,太阳能热水器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0万台。” 产品技术趋于稳定 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引进国外平板太阳能技术,中国最初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采用平板式集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首先是在南方开始使用的,但是当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试图进军北方市场的时候却遇到了阻碍。”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中民告诉《电器》记者,由于无法适应北方寒冷漫长的冬季,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也得了个“半年闲”的称呼。20世纪90年代,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市场主流。 据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质量部主任高连奎介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全玻璃真空管型、平板型和热管型三种,其中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是中国市场上的绝对主打产品,约占太阳能热水器市场90%的份额;平板型和热管型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也有销售,但是主要用于出口。 全玻璃真空管的普遍适用性使得其取得了在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技术主导地位。通过多年的发展,全玻璃真空管工艺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破裂现象很少发生,而且可以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使用,克服了平板热水器不耐低温的缺陷。张立峰表示:“平板集热器的加工工艺要求和成本较高,而中国的太阳能应用相对起步较晚,如果当时选择平板集热器,恐怕到现在还在替外国打工,选择成本合理、自主研发的全玻璃真空管,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在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不断努力下,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现在外国已经开始向中国学习全玻璃真空管技术。 “现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技术基本趋同,全玻璃真空管在技术上相对比较稳定,短期内技术上出现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小,企业基本都是在降成本上量。但是,面对全球资源见底,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生活用水所需上,要向着更广泛的热利用寻求发展。”黄哲林颇有感触地说,技术还是硬道理,电辅加热技术的发展克服了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受天气影响较大的缺陷,承压式产品使得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压力较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如今即使是非承压产品,通过安装增压泵,也可以得到和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一样的舒适沐浴效果。[NextPage] 标准体系日渐完善 现阶段,最令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关注的事件要算“家电下乡”了。2009年1月24日,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全国推广家电下乡新增产品(空调、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计算机和摩托车)五种产品招标公告。“燃气和电热水器都进入了,一直以农村为主要市场的太阳能热水器竟然没能进入国家‘家电下乡’招标范围?这真让人想不通。”很多企业都向《电器》记者说起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心情。不过,多数企业都认为,“太阳能热水器‘下乡’势在必行,推延只是暂时的”。 3月12日,财政部和商务部组织召开了“太阳能热水器家电下乡招标标准讨论会”,太阳能热水器终于得以重新回到“家电下乡”的轨道上来。讨论会上,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再次向有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呼声:“与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相比,太阳能热水器对使用条件的要求最简单,最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 “前阶段落选‘家电下乡’,主要是因为对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有两方面质疑。”罗振涛介绍,“一是认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标准体系不健全,二是目前涉及太阳能热水器配件的质量问题比较多,影响了部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 据《电器》记者了解,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标准体系近年来的确处在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罗振涛认为:“现行标准可以保证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使用。”罗振涛进一步解释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现有16部国家标准,3部行业标准,基本能够保障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于标准的修订和补充工作也仍在继续进行。 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贾铁鹰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集热元件、集热器、热水器、热水工程和主要配件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其中GBT 19141-2003《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是针对贮热水箱容积在0.6m3以下的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的综合性规定,该标准计划在今年进行修订;同时,今年还计划制定水箱的国家标准,由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制定,不过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制造水箱使用的材料非常繁杂,这一标准的制定会有很大难度。 日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又一标准——由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控制器》国家标准,进入报批程序。“控制器主要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使用,能够使太阳能热水器具备更多的功能,比如测温、控制水位等,但是由于温控器对于水质的要求高,且维护成本比较高,并不适用于农村市场,现在一般也只配备在高端产品上。”于波说。 除此之外,《电器》记者了解到,《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能效限定值及效率等级》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提上日程。贾铁鹰说,现在还没有标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能效做出规定,但是在实际检测中,集热器面积与水箱容积之间有一个最佳配比。很多企业也反映,由于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对其能效的规定与家电行业是不同的,主要考虑的指标应该是集热效率和系统的保温性等。 据了解,现行的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也给一些质量不过关产品的生产留下了空间。 服务一体化特点显著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是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一体化的,这有别于一般的家电产品。”江苏光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巍菲说。太阳能热水器的渠道模式主要是经销商专卖店代理。“除了一些大品牌外,太阳能热水器品牌多数都是区域性强势品牌,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从最初开始就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发掘渠道。”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刘军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对进入家电连锁卖场的态度并不积极。他们普遍认为,进入家电卖场后会抬高产品的终端价格,再加上太阳能热水器现在主要的市场在农村,城市的家电卖场就更不被其看好。 周理民告诉《电器》记者,形成这种销售模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太阳能热水器在出厂后只是一个半成品,需要专业人士设计安装成为一个系统才能使用。不过,许多太阳能企业均表示,“半成品”的提法现在有些过时,随着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的进步和对农村服务网络的多年经营,这个行业已经能够保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产品和服务。 正是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这种特性,使得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都非常注重经销商的选择和售后服务,目前主流企业在农村市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相对健全。 从1991年进入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开始,华扬就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全国的销售网点。荣事达用了5年时间,建立起一个拥有一级代理商300多家,专卖店、加盟店2000多家,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销售网络。[NextPage] 企业普遍对经销商培训非常重视。颜中民介绍说:“对于经销商的选择,辉煌会从学历、从业经验、经济实力等进行全方面的考察,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才能成为辉煌的经销商,再通过县级经销商来建设乡级销售网络,通过县级经销商来控制乡级经销商。” 2009年,皇明计划招聘3万名咨询师和安装工程师,改变原有由经销商进行聘请的模式,由总部统一招聘培训,再下派到各个经销商、分销商,以保证产品的安装和售后服务水平。 在3月12日召开的“太阳能热水器家电下乡招标标准讨论会”上,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提出建议“家电下乡招标时将生产标与流通标合一”,据了解,这一方式很可能被主管部门采纳。 “其实,目前市场上涉及太阳能热水器配件的质量问题比较多,也是一些经销商或者销售组装机的企业,不规范采购使用配件造成的。”罗振涛说。他认为,在家电下乡中,只要将销售集中到品牌企业手中,再对配件质量标准进行严格规定,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朝阳行业更需政策扶持 在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来看,“家电下乡”更像是一项国家级别的太阳能普及工程,是一个绝佳的市场教育普及的过程。因为,即使取得了骄人的市场业绩和超过30%的增长率,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还是有自己的忧虑,那就是缺少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据了解,每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均能源替代量为150~180kg标准煤,相当于450~500度电。“欧洲政府对于太阳能行业的支持和投入的力度非常大,而在中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消费者自发的经济意识和太阳能行业企业的宣传推动,这些的力量是有限的,除了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政策法规外,国家对太阳能行业的普遍性支持政策较少。”陆剑说。 “太阳能热水器的区域市场和城乡市场发展并不均衡,具有差异性。”陆剑表示。 据介绍,江苏省前些年几乎到处都是太阳能热水器,近年来,由于城市高层建筑增多,一部分消费者无法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资料显示,从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来看,多雨的江苏省只能算是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中等地区。颜中民解释说,这可能与几个方面有关,一是江苏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消费者能够买得起,二是太阳能行业起步较早,企业的普及宣传工作,带动了周边市场,三是消费者有较高的节能环保意识,还有就是要归功于江苏省各级政府对太阳能行业的支持。 被称作“朝阳行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并不是一片晴空万里,也有很多问题让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非常头疼。“美国是最早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当时大家一哄而上,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使得消费者对太阳能产品丧失了信心,到现在太阳能产业在美国还没有渡过‘冰冻期’。我们不能走美国的老路。”张立峰说。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一名业内人士告诉《电器》记者,组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的难度并不大,因此,随着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的关键组件及配件的量产,一些小企业只依靠外购配件就可以组装生产太阳能热水器。据了解,浙江海宁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生产支架、真空管和水箱的加工企业。“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品牌集中度不高,经常出现淡季时只有2000多家企业而一到旺季就增加到六七千家的现象。”张立峰说。而在这六七千家企业中应该绝大多数都是组装工厂。 颜中民感慨地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内企业众多,良莠不齐,有的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完全不管售后服务,还有的企业直接在原地换个牌子重新销售,这对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要把好事做好,真正惠农,‘家电下乡’产品经过国家层层选拔,能够对消费者起到引导的作用,让消费者认清不同品牌的优劣,从而使得正规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高连奎坚定地说。同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应该借‘下乡’的契机,加快服务网络、人员配备和服务意识等软硬件建设。”陆剑说。 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发展,也将逐渐解决太阳能热水器在城市市场发展时遇到的问题。据了解,现在很多城市市场不接纳太阳能热水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可能影响城市市容和建筑设计。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建筑设计初期就将太阳能热水器的元素融入到建筑整体中,提高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能够实现太阳能产品销售的源头化,解决了许多小区、房产商禁止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问题。而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出现也为高层建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了可能。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