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追寻新能源——缺少地下资源 放眼天上能源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布日期:2009-02-18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在山东,德州市是个地下资源贫乏的地区,然而,德州积极地寻找着新能源,坚定地将目光转向天空,投向太阳能———一座“中国太阳城”,就这样在鲁西北平原上崛起了。 1月15日,记者到山东德州采访,正赶上这里在开一个有关太阳能利用的国际会议,世界太阳能博士、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京都议定书》起草者之一的科尼斯·布劳克与塞浦路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马里奥斯等数十位国内外太阳能利用专家与会。因大部分专家是第一次来德州,所以这里成片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在他们眼里就成为一道道风景。他们没想到,在中国一个自称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里,会见到如此漂亮又如此现代的景致。 白天,放眼望去,这里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有机地结合为一体,那乌黑闪亮的集热管,让高高低低的屋顶在太阳照耀下产生出一种现代色彩与线条完美组合的韵味;夜晚,太阳能路灯和公园广场上的景观灯,明暗有致,高低错落,色彩斑斓,又让人对这个城市的活力充满遐想与期待。 于是,能源专家们像普通游客一样,找寻着好的角度,把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路边的太阳能路灯收进自己的照相机。 实际上,德州的风景远不止专家们照相机里的屋顶与路灯。经过多年引导与推动,这个城市超过80%的市区住宅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新建小区则实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超过100个村庄安装了太阳能浴室,主要街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大规模应用的背后是大规模的产业支撑。德州市委书记雷建国告诉记者,到2008年底,德州太阳能企业及相关企业发展到100多家,所产太阳能热水器占全国市场保有量的16%以上。在一系列推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下,该市太阳能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在山东,德州市是个地下资源贫乏的地区,然而,德州积极地寻找着新能源,特别是当发展的脚步踏进上世纪90年代中期、能源问题显现时,德州干部群众意识到必须寻找到新能源,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一个叫黄鸣的年轻人也在寻找着。黄鸣1978年作为石油学院的新生,在第一堂专业课上听老师说“世界石油只够用50年”后就开始了寻找,寻找新能源信息。毕业后作为石油行业的科研人员,他对化石类能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对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黄鸣一边工作,一边寻找着有关太阳能利用的各种信息。毕业12年后,他研制出了皇明太阳能热水器。 以此为起点,德州追寻着太阳发展自己,又是12年过后,2008年,该市的太阳能企业超过100家,他们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超过300多万平方米。以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180千克标准煤计,这相当于节约54万吨标煤、减排134.6万吨二氧化碳。 一座“中国太阳城”,就这样在鲁西北平原上崛起了。最近,“太阳城”又给自己定了更新的目标,雷建国告诉记者,德州将举全市之力,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到2012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100亿元。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