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新能源开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举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 发布日期:2008-09-16 | 作者:吴跃进 | 点击次数:
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当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近些年来深受能源瓶颈制约,且向外“谋煤”、“谋电”屡遇窘境时,今天却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家后院”还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新能源资源。 新能源开发对浙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能源种类,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氢能等。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预测,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石油储量可供开采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供开采65年和162年。常规能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最终将走向枯竭,人类对常规能源的长期依赖也最终将被中止。自上世纪70年代世界二次石油危机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开发,以逐步取代常规能源,构建新的国家能源安全屏障和国际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也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浙江是我国长三角沿海的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8638亿元,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4533万吨标煤。然而浙江又是一个典型的一次能源“穷”省,一次能源自产率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当量值),能源外部依赖性非常突出。随着全球及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加剧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瓶颈制约,因此加快开发储量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对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瓶颈制约,保障能源安全;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有利于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等重要战略意义。 新能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浙江舟山、宁波、台州和温州等沿海地区风能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已勘明的风电可装机容量超过164万千瓦。截至2007年底,我省已建成包括临海括苍山、苍南鹤顶山等风电场,装机容量4.74万千瓦,占可装机容量的2.9%,年发电量4870万千瓦时。 据保守测算,浙江仅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两项,就有近200万吨标煤的开发潜力。截至2007年底,本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面积达到378万平方米,年利用量折合标煤超过66万吨,占可利用量的35.8%。由于成本原因,本省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推广较为滞缓。 浙江生物质能资源也非常丰富。2007年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能年可开发量超过3300万吨标煤。截至2007年底,全省投入商业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16家,装机容量21.3万千瓦,日处理垃圾8432吨,占可装机容量的39.5%。2007年全省年产沼气9561万立方米,折合标煤5.97万吨,占可开发总量的4%。 浙江近海港湾港道多、潮差大,潮汐能、潮流能等海洋能储量丰富。全省海洋能可装机容量达1130万千瓦,其中潮汐能占全国总量的40%。我省已建成了温岭江厦、玉环海山潮汐电站和岱山龟山潮流电站,装机容量0.39万千瓦,占可装机容量的0.07%。 现实表明,浙江太阳能和生活垃圾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分别接近36%和40%,而风能、畜禽粪便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水平很低,均在5%以下,而资源庞大的秸秆资源开发还是空白。因此,浙江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新能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新能源开发亟待法规促进和政策激励。浙江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近几年来,开发现状和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先进省市,存在着法规政策滞后、总体规划缺乏、政策支持不明确、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了加快推进浙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应从下列几个方面采取积极对策。 1.出台新能源开发利用地方法规。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条例》,并制定和完善贯彻《可再生能源条例》的实施细则,使新能源开发受到地方法规的保障。 2.制定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新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我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中长期目标、重点领域和新能源重点产业。 3.实施配套的新能源支持政策。新能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性,市场机制容易失灵,因此应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引导、促进和激励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 4.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强化政策推动,加快建立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体制机制,确立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的目标、模式和重点。 5.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市场。发挥本省民间和民营资本充裕的优势,全面开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市场,鼓励各类民间和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市场投资开发,特别要支持民间和民营资本的规模化投资和经营。 6.加快技术应用和推进产业化。根据本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不同的产业基础、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发展趋势等条件,实施相应的新能源技术应用和产业化策略,实现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推进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7.重视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支撑,应制定规划和政策,采取引进、培养和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作者: 吴跃进 作者系浙江万里学院教授)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