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2012年新能源车目标10%文章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 发布日期:2008-09-05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北京“绿色奥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亮相于奥运场馆的500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色地完成了奥运期间的服务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机会。 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8月31日,借欧Ⅴ新能源客车二期工程竣工投产之际,福田汽车在其总部北京昌平沙河联合科技部等机构,举办了“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 科技部部长万钢到会发表演讲,他展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并定下目标:到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力争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2012年目标10% 北京奥运上中国自主新能源车大显身手,深得各国运动员和组委会好评,作为奥运会新能源用车决策的“大管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此次论坛上显得格外兴奋。基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前景的乐观,万钢认为,如果超常发展,中国新能源车在2012年的市场份额要达到10%。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署长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访问了科技部,他以平常客户的身份坐上了我们每辆展出的服务奥运的新能源车上,对锂离子客车、电动车和混和动力车给予了高度赞扬。”万钢在演讲中透露,这位全世界最高地位的环境官员,要求中国多加宣传自己的新能源车,尽快得以广泛的市场化。 万钢认为,发展新能源车,是国家任务,是各企业共识,也是全球汽车企业保持发展的原动力,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形势喜人。万钢甚至借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以“无与伦比”评价北京奥运会的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混和动力大客车的资源和价格优势。 由于企业开发出了一批批新能源车,在很多城市示范运行,万钢说他现在的感受是市民非常支持新能源车。他认为通过城市的示范运行,使企业在规模化中提高质量,创造优势。 “再经过4年,到2012年每年有10%产量的混和动力车的话,将会更换一大批公交汽车、出租车等,如果到那时有100万辆节能的混和动力车的话,一年可以节省汽油7.8亿升,这样我们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汽车工业世界强国就很快了。”万钢说道。 难以完成的重任 对于万钢部长提出的这个巨大目标,与会的许多嘉宾都表示,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就认为,这个目标很不乐观,很难实现,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是不可能的。 众多嘉宾都为实现这个目标出谋划策。来自采购福田混和动力客车运行一年的广州第一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伟雄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对新能源车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都需要通力合作,扶持新能源车的研发和消费;而福田欧Ⅴ客车副总经理刘国强表示,政府需要大力组织示范运行,更多地通过政府采购运行加以推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分析到,政府采购不仅要讲量,还要讲种类,应该选择一种作为主要的车型推广,比如电动车,给予5%的数量,政府应划分结构,推出主打产品加以支持。 北汽控股总经理汪大总则认为,要改变观念、创新思维,政府要对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等产业链比较薄弱的环节下大力气支持,甚至不排除到国外买个厂子,支持应该是开放型的。 熊传林则表示,企业达不到应有的利润,是很难做下去的,新能源车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才能实现。他认为,中国应进入了为“绿色能源”减税的时代,政府做得还很不够,还没有站在新能源战略的角度,如果能对绿色能源零税负,国家税务部门出台全面减税、免税的措施,将是对新能源车最大的支持。 混和动力、电动为主要方向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用“价值导向”来为新能源车发展把脉,他认为,除了目前的混和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外,未来风能、核能甚至外星资源都可能会带来新的能源,就看如何利用能源体现价值。 由于燃料电池是最复杂、变革最大的新能源车,而氢能源虽最清洁,但技术路线很长,所以,与会嘉宾认为,混和动力车和电动车,仍是多元化战略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为主要的方向。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认为,混和动力是在内燃机的基础上发展的,利用先进的内燃机,可以尽快实现产业化;而纯电动车可以摆脱内燃机,掌握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就行,但这3样东西需要费很大力气,而燃料电池是最复杂、最难的。 欧阳明高表示,中国锂离子纯电动客车代表了国际纯电动大客车水平,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国的电动乘用车发展很快,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形成投资高潮。同时,国际上低速、充电电池车都来自中国,而国际上电动摩托车时速在60公里/小时以下的产品都来自中国,这是由于中国不断在新型电池功率上的突破。因此,纯电动微型轿车,也是中国发展的机遇,是突破口,中国的纯电动车正迅速崛起。 赵航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面对的问题是,关键技术不成型,集成、配套较弱,电机、电池问题很多,燃料电池、电控技术更是弱项。从全球来看,各国都在以不同的路径为新能源车蓄力,中国起步晚,但步伐很快,加大研发力度,企业是中心,政府以财税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实现转型,向市场化迈进则指日可待。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