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连云港新能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 发布日期:2008-07-1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前不久,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评审通过了江苏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3、4号机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地处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除核能外,连云港市的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呈现‘四马竞驰’的局面。”连云港市副市长施炎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产业化发展迅速 施炎介绍,上世纪80年代,自江苏省太阳能研究所在连云港落户后,连云港太阳能利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达到30余家,拥有日出东方太阳雨、响亮、苏阳等知名品牌。据统计,目前连云港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已达30%,其中市区高达60%。今后,连云港将加快推进太阳能热利用的创新步伐,重点开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采暖、光伏电池生产辅材及组件、太阳能光电照明等技术和应用产品。 随着1999年江苏田湾核电站的开工建设,核能成为连云港新能源结构中重要的部分。目前,一期两台100万千瓦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累计发电已超过81亿千瓦时,预计今年将实现1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 同时,连云港在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上均取得重大进展。连云港和中复集团合作投资10亿元打造风力发电机叶片工业园。目前,一、二期工程项目已建成投产,年生产风电叶片能力达到700套,产值将达1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1.5兆瓦风电叶片生产基地。总投资3500万美元的韩国重山风力发电风塔塔架项目又竣工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风电塔架年产量将达750套,跻身我国乃至亚洲风电塔架制造先进行列。另外,连云港还与协鑫集团和国电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共同进行风电产业链的建设。连云港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连云港新能源产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总量的20%。 生物柴油、生物质和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也在连云港得到开发推广。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连云港市将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品,以及高效照明电器产品开发为重点,逐步把连云港打造成风力发电叶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风力发电控制系统核心部件的供应基地、太阳能综合利用产品出口基地。 技术研发能力提高 近些年,连云港新型能源技术研发不断提高。连云港市协鑫环保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成功攻破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技术,使掺烧生物质热值比达到80%,提高了秸秆等生物质的利用率。该项目一年可节约原煤13万吨。 与生物质能和风能相比,连云港对太阳能的利用和技术开发水平更为成熟。目前,江苏太阳雨太阳能集团对流式太阳能集热管的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研制的真空集热管在国际上被称为“东方神管”,并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空调研究上取得突破。 技术和资金是制约连云港新型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连云港通过与中核集团、国电集团、中复集团等企业合作,有效破解了技术、资金的瓶颈。按照中核集团的发展规划,田湾核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00万至1000万千瓦。中复集团计划在连云港建成一个风电设备研制产业基地。此外,江苏太阳雨太阳能集团聘请“世界镀膜之父”杰夫瑞•哈丁博士为首席科学顾问,中复连众收购了德国第二大风力叶片生产企业。这些举措使连云港获取了国家层面资源要素的支持,开辟了整合国际资源的新途径。 期盼政策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在连云港考察新能源发展时告诉记者,连云港将新能源作为新型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各种能源技术的发展都要经过研发、示范、初,步产业化与大规模 产业化四个阶段。我国新能源发展不但要有长期规划,更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远远不够。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连云港市协鑫环保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三号机组2007年11月建成投产,这意味着连云港市赣榆县的农作物秸秆全部可以转化为新能源。协鑫热电公司总经理方逸庆告诉记者,自从协鑫热电投产后,赣榆县和周边的稻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价格持续上涨,现在从农民手中购买稻壳每吨已由几十元涨到200多元。虽然上网电价享受国家每千瓦时0.25元补贴,但如果稻壳价格继 续没有节制的上涨,企业将难以为继。方逸庆认为,政府还应对新型能源利 用企业给予更多的倾斜政策。 近些年国内很多专家一再呼吁:尽快出台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有关法规。记者注意到,最近江苏省建设厅发文要求,从明年元旦起江苏省城镇区域新建的12层以下住宅及新 建、改扩建的酒店、商住楼等,必须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对于江苏太阳能产业的 快速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