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进展 - 研究动态

中国石油报:发展新能源须从国情出发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报 | 发布日期:2009-01-04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不可否认,国外的新能源产业走在我们前面,在某些领域甚至遥遥领先。比如煤层气,美国、加拿大等国一马当先,技术体系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发展煤层气,基本上采取“拿来主义”,把先进的技术工艺买过来,或者直接把外国公司请进来搞合作。

这种开发模式显然有不少好处,不用搞自主研发,成本也比较低。实践证明,至少在短期内,这是条捷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基本都在走这条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始终没有大突破。究其根源,主要是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即“本土化”不够。

比如,在美国应用最为成功的井下爆破技术和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引进我国后,效果大打折扣。不是技术本身有问题,而是“水土不服”。地质研究人员告诉我们,中国的煤层气地下情况跟美国很不一样。我们的地下情况要复杂得多,资源品质没人家那么好。所有在北美行之有效的高科技,到了我们这里,就不是那么高了,甚至还不如我们的传统技术。正可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可见,技术也要讲国情,“拿来主义”不是照搬照抄,也需要联系实际,加以改造、消化、吸收。那种认为只要把国外的技术拿来就可以用的观点不可取,也正是在这种观点主导下,我国煤层气产业走了一段弯路。

中国煤层气产业是从近两三年开始突围的。2004年之前基本无产量,2006年产量0.3亿立方米,2007年1.8亿立方米,今年有望突破5亿立方米,发展势头迅猛。其最大推力也是技术的突破,即是将国外先进技术工艺的本土化上的突破。以目前在国内大范围应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分支水平井技术为例,就是本土化的突出成果。科研人员多年来孜孜不倦,将在北美应用成功的水平井技术,结合我国实际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找到了一套适合国情的开发模式,进而推动了产业的迅速发展。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国外的技术体系只适应国外的煤层气开发。我国煤层气赋存条件与国外存在巨大差距,低压、低渗、低饱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探索适合地层实际的独有技术。这是实现煤层气经济有效开发的前提。

技术本土化的成功,不仅为今后煤层气开发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明确了思路,而且为煤层气产业的开发模式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启示。目前我国煤层气产业依然面临诸多瓶颈,例如主体不清、秩序混乱,政策落实不到位,商业化运作举步维艰等等。这些问题,当然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仅限于借鉴而已。因为,我们跟他们,不仅地下情况不一样,地上情况也很不一样。中国石油报江书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