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进展 - 研究动态

多灾多难气候难题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 发布日期:2008-12-2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2008年,我们不能忘怀。它多灾多难——

1月,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席卷了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华盛顿州,进而又袭击了美国南部各州,这是美国23年以来遭遇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一次;

与此同时,中国南方遭遇一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1月10日到2月初,持续了20多天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中国南方20个省市造成了530多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

5月,登陆缅甸的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给这个国家造成的灾情令人揪心,经济损失无从计算,仅失踪和死亡人数就接近14万;

此外,中亚、中东和南美洲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今年都曾受到旱灾影响,南亚以及东非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则受到洪灾威胁,由极端气候导致的大型自然灾害纷至沓来。  它肩负重任——

在波兰小镇波兹南,气候变化的余音未了,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C O P 14)因被视为全球未来气候协议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显得步履沉重。不管比赛如何艰辛,好在宣告人类社会正式进入气候谈判下半阶段的发令枪已响;

10月以来全球普发的金融危机,更让大家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绿色经济。撇去房地产业的泡沫,发展迅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价值是否凸显?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开发能否重挽颓局,引领世界继续可持续发展?

它承载厚望——

10月5日~14日,第四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大会正式通过了《塑造可持续的未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2012年计划》,全球可持续生物保护远景目标正式确立;

7月7日~9日,在日本洞爷湖,八国集团领导人共同发表声明,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11月,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他上任后将带领美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切实履行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竞选承诺——美国将领导世界走向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变暖还是变冷,气候难题何去何从?

2008年伊始,全球气候就发生了很多异乎寻常的变化,先是中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的严重冰雪天气,而后是英法等国罕见的初春雨雪降温,难道全球不是变暖而是变冷?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将此归结于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它总是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如果说,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气候变暖的话,那么拉尼娜则更多地引起强降雨。

实际上,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可能面临几个转折点。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加侯在今年初接受BBC采访时明确宣称,2008年全球气候将变冷。而这些预言不久后就得到证实。

5月6日发表在《Eos》杂志上的一份极地气候研究报告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北极和南极造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北极海冰在融化,南极气温却在降低。在北极,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大量海冰的融化消失,这一趋势可能还要继续。而在南极,臭氧空洞给那里本已复杂的天气形势又增加了变数。

变暖也好,变冷也罢,2008年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上升,气候变化难脱干系。

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形势和来自科学观察研究的成果表明,狙击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这一点,全球已经达成了共识,并准备再次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行动首先从深晓气候变化利害的科学家中展开。今年5月,包括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700多名著名科学家联合发出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带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呼吁美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减少排放,以便到205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80%。[NextPage]

气候变化与金融危机,孰轻孰重?

2008年不仅仅天灾频仍,以金融危机为代表的人祸也呼啸而来,让人猝不及防。

9月14日,美国雷曼公司宣布申请破产,此后华尔街噩耗不断:美国银行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达成收购协议,美林将被收购;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为了维持运转,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寻求400亿美元的短期融资支持……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由此蔓延。

能源、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生态恶化等问题相互交织,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油价。在今年1月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后,石油价格犹如脱缰之马一路狂奔,在7月中旬飙到每桶147美元,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又令油价返身暴跌,竟在12月跳水至40美元。油价暴跌不是好事,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它反映的是需求和投资低迷,带来的是失业增加和通货膨胀。

毫无疑问,投资低迷还直接影响了气候谈判。波兹南会议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确因为金融危机多少分散影响了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注意力。

比如,在波兹南会议上,一个用来帮助最贫穷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基金的启动并未给人带来鼓舞,相反,受授双方都不满意。当前这个基金价值估计为8000万美元,远未达到联合国宣称的发展中国家数十亿美元的需求。

发达国家认为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捂紧钱袋是必要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为不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的决定进行辩护,强调提供更多资金的想法不是“工业化国家反对”,而是“政治上时机不对”。

而发展中国家看到的是发达国家的冷漠无情、明争暗斗和含糊其辞。

也许发达国家确有苦衷。我们看到,在经济危机的牵制下,一向在减排问题上高歌猛进的欧盟近来也被迫推迟为其汽车碳排放设限。12月1日,欧盟各国政府代表和欧洲议会达成汽车减排协定,同意3年内暂时将汽车排除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总额之外,从而放松对轿车的排放限制。

而此前欧盟委员会曾经提议,2012年开始就在欧盟范围内对所有新出售的轿车设定排放限额。欧盟范围内每年的汽车销量为1500万辆,而小轿车的碳排放占到排放总量的10%。根据这一提议,为降低排放而必需的新技术将导致汽车平均价格上涨1300欧元。

经济衰退加气候变化,绿色经济能否突破困局?

不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可以提供一个解决全球变暖的机会。他在一份和印尼、波兰和丹麦领导人的联合声明中声称:“我们目前需要应对两个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