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进展 - 研究动态 |
马中:巨资注环保勿“为投资而投资”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08-11-27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新近颁布的保增长、扩内需“国十条”令环保话题再热。“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位列“国十条”,引发空前关注。 巨资注环保,随之而来的热门话题是:钱该怎么花?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社会经济中,环保不是孤立的环节。巨资投入,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但投资应以“拉动内需”及“可持续”为目的,勿“为投资而投资”。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说,第四季度将新增中央财政投资一千亿元,用于推进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建设;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亦同时表示,今后三年,国家将从各个层面筹集一万亿元以上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马中预计,城镇污水处理厂将是本轮环保投资的最大项目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期亦透露,政府将对改善城乡水环境、推进水污染控制和处理进行大规模财政补贴,全国二万个建制镇污水处理总投资额将达一万亿元。 环保仅为公共设施还是一条产业链?专家认同后者。马中说,污水处理厂广泛施建,确有利于城乡污染控制,但目前内地已建成的很多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并未运行,原因在于当地污水处理并无收费制度,污水处理设施无力持续运行。 马中坦言,一味建厂“有问题”。二万个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规模空前,他预计年处理污水量可达四十亿立方米,尽管建厂过程中使用设备、钢材、水泥可增加阶段性内需,但此后的运行却将耗资巨大,无以为继,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可持续的。 解决“有厂不用”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地建厂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收费运行机制。马中对此“算了一笔帐”:若按立方米收费,可预算的污水处理收入将达数十亿之巨,这笔资金可用于污水处理厂后续购电、购制剂、支付人工,既可持续拉动内需,又可解决就业问题。 除污水处理外,清洁能源或将成为环保投资的另一“重头戏”。马中认为,投资的主旨仍应是有投入应有产出、应拉动内需。他表示,北方热力行业多数靠燃煤供应,亟需节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均为可尝试的新能源。尤其是秸秆等燃烧的生物能,投入低,产出相当可观。 国家巨资促环保、扩内需,各地基建项目纷纷上马,备受舆论激赏。但正如马中所提示,是扩大短期内需,还是拉动终端内需,确是一个大课题。他呼吁应把好“环评关”, 尽快出台规划环评相关法规,以规范这一轮基建投资热潮。(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