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今日聚焦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个冬天有点冷 咋办?

文章来源:solarF阳光网 | 发布日期:2012-12-0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本月初,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纷纷披露三季度财报,往年光鲜亮丽的光伏军团几乎全部遭遇滑铁卢。最先收到纽交所退市警告的大全新能源(DQ.NYSE)Q3营收同比降65.5%,净亏1550万美元;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Q3营收3.559亿美元,同比下降47%,净亏损则高达1.5亿美元;而行业龙头赛维LDK(LDK.NYSE)赛维LDK当期营收也仅及去年同期的60%左右,毛亏损达3250万美元。

从各地的招商名片变成如今的烫手山芋,从昔日银行的座上宾沦落到资本市场的乞儿,对于那些跌落云端、光环褪尽的光伏企业,这样惨淡的业绩早已是意料中事。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作为上市公司,究竟有无明确的扭亏路径,重振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光伏的信心?遗憾的是,无论是寻求“国有化”的赛维,还是固守待援的尚德电力(STP.NYSE),目前似乎都还无法交出像样的答卷。

显然,中国光伏业所面临的困境远超预期,这个冬天无疑分外寒冷。看前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业内一片愁云惨雾,何方才是光伏产业的出路?

另一方面,虽然神州大地已是寒风凛冽,各方“给力”光伏业的热情依然不减。政策面上显然还在加码,发改委日前公布了一揽子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但由于补贴资金缺口太大,历史欠账太多,企业普遍担心“看得见吃不着”。虽然市场上一直有多元化发展的呼声,业界则主张光伏产业还应坚定不移走专业化道路,主动瘦身转型、适应转变。而部分企业则选择了另起炉灶,舍弃成熟的晶硅技术,希冀借助薄膜电池咸鱼翻身、扮演光伏业的先知和救主,他们的胜算又如何呢?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只是画饼?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进行补贴。而为了解决省区之间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不均问题,可以通过配额交易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调配,不足部分通过2011年5-12月征收的附加资金中预支。

根据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所谓配额是指“省级电网企业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金额小于本省应支付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金额的差额部分”。同时,省级电网给企业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金额大于本省应支付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金额的余额,可用于购买配额。[NextPage]

根据测算,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列入发改委认定补贴名单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需补贴总额超过110亿;其中,需通过配额交易调配的总金额将超过50亿元。另一方面,国内不少风电和光伏项目投资者都曾表示,补贴结算滞后给企业盈利带来挑战,影响企业持续开发新能源的意愿。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之前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迟迟没有结算,包括国有电力运营商在内,现在都对投资新能源项目慎之又慎。

提到补贴空账,相关部门也有一肚子苦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从最初的2厘/千瓦时,提高到2009年11月的4厘/千瓦时,再到2011年12月提到8厘/千瓦时,但一直没有足额征收。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此前曾撰文称,按现在标准(8厘/千瓦时),理论上每年应收可再生能源基金约300亿元,由于各种减免政策政出多门,征收过程管理不规范,现基金实际年收入不到200亿元。主要用于风电补贴,约180亿元,其它用于电网接入系统工程、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光伏发电等,总量严重不足,基金补贴大量拖欠。

按照国家电监会发布的今年全社会用电量超过5万亿千瓦时的预测,理论上可再生能源基金可征收400亿元。但业内人士指出,实际征收率很成问题,甚至存在地方电网公司少报电量等情况,造成基金征收大打折扣,入不敷出,反复下去资金缺口总是存在。而业内多方呼吁、国家能源局筹划已久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办法》迟迟没有落地,也让新能源业者心灰意冷。

这样来看,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暂时只是“看上去很美”,何况这块缺斤少两的大饼,还面临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运营商的拼抢,光伏企业即便能够从中分羹,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薄膜电池:中国光伏业的救星?

传统的多晶硅电池遭遇寒冬,薄膜电池产业却异军突起,包括汉能控股、天威保变在内的一些光伏企业力图剑走偏锋,悄然发力薄膜电池市场,最终实现薄膜完全取代晶硅,成为光伏电池原料的新宠。

薄膜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层薄膜制备成太阳能电池,其用硅量极少,更容易降低成本,也更容易与建筑完美结合。在国际市场硅原材料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薄膜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

今年10月份以来,国家致力于催热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分布式发电尤其备受青睐。而薄膜电池因其成本低、无污染、柔性好、弱光发电性好等特点,在分布式应用上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眼下中国传统的多晶硅电池已经在欧美印等市场遭遇“双反”,而不在欧美贸易制裁之列的薄膜电池将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NextPage]

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实现薄膜太阳能发电成本1元/度只需要3年的时间,成本降到每度0.5元仅需要5年,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平价上网。从这方面来看,薄膜电池有望改变中国光伏产业格局,最终带领行业走出困境。

听起来确实激动人心,中国光伏业的救星真的出现了么?如果薄膜技术将是未来光伏产业的主流,为何国内选择薄膜路线的光伏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也很简单。一是核心技术门槛高,二是投资规模太大。而持续的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恰恰是眼下中国光伏企业的短板。

薄膜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还有赖于分布式电站建设在中国的星火燎原。如在工商业用电价格较高的园区集中建设连片光伏电站,及在学校、医院、机关大楼等公共建筑建设大型屋顶电站,新建或改扩建小区根据建筑面积建设一定比例光伏屋顶等。而在分布式发电刚刚启动的中国,国内严重过剩的多晶硅产能还亟待消纳,短期内的应用重心恐怕还难以覆盖到薄膜电池。

对于发展薄膜电池而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要转型从事薄膜电池的生产,绝非朝夕可为;除了资金和技术的准备,还要避免一拥而上,重蹈扎堆竞争的老路。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培育,也还是要从推广应用相对成熟的多晶硅电池起步,毕竟有那么多过剩产能需要寻找出路。说到底,薄膜电池的应用前景无疑是光明的,部分企业先行布局也是明智之举,但要指望它来拯救那些水深火热的光伏企业,恐怕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