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今日聚焦 |
太阳能产业掘金新能源时代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日期:2010-04-12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严重的能源危机迫使人们去寻找可以替代的能源,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由能源危机引发的商机,让企业大胆地进军太阳能领域,由此形成了一个新产业。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沈辉教授就曾指出,21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太阳能的世纪,在新能源中,太阳能最有前途,而太阳能光电技术更是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能源科技。 东莞经济发展迅猛,制造业发达,但能耗巨大,能源缺乏。许多商家看到这一机遇,在传统制造业环伺的洼地中,攫取九天之上的金矿,并有成大器者。 官方也曾表示,东莞目前有较好基础的行业有四个,太阳能产业是其中之一。 尽管潜力巨大,各方亦看好,但涉足太阳能领域的企业尚处于规模偏小、参差不齐、自我图存的草创阶段,亟需进行规划和扶持。 生产 部分企业“高歌猛进” 走进位于万江的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迎面能看到太阳能草坪灯、风光互补路灯和设立在花坛中的太阳能板。而在五星太阳能的生产车间中,基本成型的太阳能板在整齐的绿色传送带上输送,身着整齐制服的工作人员技术娴熟地忙碌着。 在东莞涉足太阳能领域的企业中,五星太阳能是行业翘楚。这家成立于1990年的企业,已入选中国太阳能十大品牌,成为东莞太阳能领域唯一一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五星太阳能初创期,也是东莞太阳能产业的初创期。如今,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东莞的太阳能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已形成以五星太阳能公司等为代表的,集太阳能产品研发检测、制造、营销推广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群,为东莞市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五星太阳能外,东莞涉足太阳能领域的知名企业还有南玻玻璃、康达机电等。位于麻涌的南玻超白光伏玻璃已占据国内半壁江山,成为南玻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其生产的超白玻璃在光伏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国内光伏巨头采用的玻璃均由其生产供应。去年该公司的超白玻璃产量、产能、销量都翻了一倍,产能达到14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东莞太阳能已小有知名度。去年11月,深圳市太阳能学会秘书处特意来莞拜访了东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等会员单位,并用“高歌猛进”一词形容东莞太阳能的发展步伐,并建议政府也大力支持该产业的发展,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步伐。 [NextPage] 在2007年5月举行的“太阳能技术与产业前景论坛”上,留美博士高建华、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良等表示,太阳能龙头企业在东莞,东莞已形成以五星太阳能公司为龙头的产业群,产销两旺,发展迅速。其中五星太阳能高效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东莞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不断跟进国际先进技术的结果。 政府亦对此高度重视。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梁凤鸣就曾表示,目前有较好基础的行业有4个: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中的新电子方面,如云计算等通讯网络领域;二是制造装备领域,如OLED制造装备、太阳能膜类装备;三是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产业;四是新材料产业。 □需求 制造业之城面临能源危机 业内人士表示,东莞市发展太阳能产业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东莞是世界的制造业之都,坐享制造业之利,但也饱受由此带来的能耗巨大之苦。以电力供应为例,东莞有80%的电力靠省网供电,能源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东莞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对东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东莞市已有发展太阳能利用的产业基础,已有对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加以改造的经验,完全可以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软硬转化条件。因此,由政府牵头并加以政策扶持和产业指导,将这些产业资源加以整合、重组,完全可以使其成为造福东莞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太阳能产业基础。 在太阳能利用上,东莞的产业技术也日臻成熟。太阳能热水器在技术上的成熟已使广大消费者有了很高的实用热情,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起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有很大突破,完全具备了商业运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利用日臻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运营经验将太阳能利用推向产业化的轨道,极有可能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起动机”。 同时,东莞太阳能的发展也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利。众所周知,珠三角经济发达,能源紧张,太阳能产业发展潜力大。身处珠三角腹地的东莞,得紧邻广深港之地利,发展太阳能可谓得天独厚。 □短板 产业未向核心技术发展 东莞市的太阳能生产企业基本为民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新兴领域一点点发展起来,而且大部分一直仅仅从事产品加工,未向上游发展,未掌握太阳能的核心技术,因而企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太阳能产品是高新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群众对其使用性能、产品质量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同时相对较高的购置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莞市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此外,东莞市太阳能产业参差不齐。东莞市大部分太阳能生产厂家生产规模小、过于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产值过亿的只有五星太阳能公司一家。 目前,太阳能企业技术研发资金主要靠政府各种类型的资金投入。在东莞市除少数大型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很少。没有技术资金的投入,使得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受到严重制约,导致太阳能产品更新换代缓慢,行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发展的不良局面。 [NextPage] 产业观察 星星之火能否燎原? 东莞因制造业而闻名,又因处于制造业的末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行其道而饱受诟病。 缺乏新产业、“大家伙”是东莞挥之不去的苦闷。近年来,东莞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就是希望通过产业的升级、替代,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竞争力,夯实产业基础。在此过程中,新能源、新材料成为不可或缺的替代产业。我们欣喜地看到,东莞在这方面已经引进和培育了一些亮点,本文所谈到的太阳能就是其中一例。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东莞庞大而成熟的传统制造业相比,新能源、新材料实力弱小。尽管这些领域的企业已有不少,其中也有五星太阳能这样的龙头企业,但无论是从产业基础、上下游配套、知名度,还是从产业规模和产值而言,它们与传统制造业不可同日而语,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之内。可以说,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中,新能源和新材料不过是星星之火。另一方面,有关的政策扶持和配套尚不完善,加上缺乏集中宣传和推广,这些企业可谓形单影只,知之者甚少。 但是,无论是从国际国内的产业发展趋势还是东莞的产业规划来看,它们都极其重要。东莞享受着制造业名城的美誉,也因能耗巨大、资源严重匮乏、能源供求矛盾突出,遭遇发展瓶颈。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对东莞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而长期以来市场、资金和研发“三头在外”的格局,使得现有发展模式后续乏力,唯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发展太阳能产业是一个推手。 因此,如何让这些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使之成为主要产业而不是点缀,真正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更新和替代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东莞还缺乏这方面的政策和规划,企业尚处于自我图存的状态,需要政府进行扶持和培育。但有关人士曾向笔者表示,关于东莞的太阳能产业,目前没有详细资料,也没有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从长远考虑,东莞的太阳能产业要真正成为转型升级的一盏指明灯,就需要政府像扶持其他产业一样,为这些星星之火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出更多的产品,吸引和培育更多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企业落户东莞,形成较强的产业凝聚力。在这方面,东莞已积累下丰富的经验,由此带来的产业繁荣早已为各方津津乐道。 ■企业巡礼五星太阳能: 专注平板技术欲再次引领市场 在倡导低碳经济、绿色能源的今天,面对电荒日益严重的现实,太阳能正以其环保、安全等优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近日,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入选中国太阳能十大领军品牌。作为东莞规模最大的太阳能企业之一,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在成立的20年里,用其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的专注,积累了冲击市场领军地位的底气。 [NextPage] 研发步伐从未停止 2007年12月,东莞太阳能技术研究院成立,此举被认为有利于东莞形成太阳能技术创新产业集群。 这所研究院由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共建。研究院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投入4000万元左右,市镇两级分别奖励500万元。该研究院也是我省首批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研究院将针对主流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问题,太阳能热水器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等太阳能产业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主攻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与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多功能太阳能热泵系统、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汽车等技术。 20年专注平板太阳能 据中国太阳能协会行业统计,去年太阳能行业增长超过30%。五星太阳能去年在外销和内销市场也都有所扩展。五星太阳能销售部邓先生介绍说,五星太阳能创立于1990年。这20年来,国内太阳能产品市场上出现了几个分水岭。1990年,国内做太阳能产品的公司还非常少,但到了1999年前后便开始增加。2003年前后,行业更是迎来爆炸性的增长。到了2008年至今,部分太阳能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间差距逐渐加大,市场逐渐步入优胜劣汰的“洗牌期”。 现在,全国有大大小小几千家企业从事太阳能产品的生产、研发或安装。在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同时,部分小厂家和山寨产品的生产者出售了质量差、不安全的产品,售后服务也没有跟上,伤害了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市场。 按照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良的说法,如果一个公司只专注于一种产品,那成功概率比做多个产品的公司大得多。五星太阳能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专注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因而逐步成为国内平板太阳能领域技术最成熟的企业之一。在太阳能行业的“江湖”上,甚至曾出现过“南五星、北皇明”的说法。 五星太阳能还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了“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东莞太阳能技术研究院”,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并分别获得了“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广东省粤港招标项目”和广东省与东莞市等重点项目的支持。据悉,五星太阳能每年将销售总额的5至6个百分点作为研发资金。 力推新型平板欲当行业领军人 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国内的太阳能产品基本是简陋的焖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后来又出现了第一代平板太阳能产品。到了上世纪90年代,真空管技术也出现了,太阳能产品市场逐渐扩大。如今,五星太阳能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新型高效平板集热器技术上。据介?这种去年新开发的集热器技术,在热能利用方面远远超过目前流行的真空管技术,而且一年四季中皆可使用,除了提供热水外,还能产生热风,用于取暖、干燥等用途。 邓先生介绍说,目前五星太阳能在国内的客户中,大部分是企业的大型的供热系统,家用的产品销售较少。 “更重要的,还是消费习惯问题”。邓先生分析说,一个四口之家的太阳能热水器,价格在5000元上下,但投入之后便没有其他成本,大约两年之后便可以收回比传统热水器多支付的成本。而且客户还能享受到太阳能产品的安全、节能环保的优点。此外,广东气候温暖,居民尤其是在夏天,对热水的需求较小。高层建筑不利于太阳能利用、太阳能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等等原因,也造成了家庭太阳能产品的销售受制。 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 将太阳能作为未来产业主题 在位于麻涌镇的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门前,两台同时由风力和太阳能供能的路灯显得引人注目。绿色、节能、环保,这正是南玻集团的企业理念。 中国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隶属于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园区内项目主要由环保节能建筑工程玻璃、太阳能电子玻璃、光伏科技太阳能电池、陶瓷科技、风光发电等子项目组成。据了解,位于麻涌镇的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区是南玻集团自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被该公司看作向全国辐射战略的重要一步。 其中,太阳能电子玻璃子项目是主要由一条日产250吨的太阳能玻璃面板生产线与一条日产400吨超白玻璃生产线组成。一期投资为一条日产250吨的太阳能玻璃生产线,设计年产各种特种玻璃产品8万吨。光伏科技太阳能电池子项目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规划年产能为450兆瓦。 2005年9月,南玻集团与东莞麻涌镇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投资项目正式签约。一个月后,东莞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相继注册成立。 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规模逾100亿元、员工近万人的“玻璃王国”。同时也是中国玻璃行业和太阳能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之一。 麻涌镇的这块2005年还种满芭蕉的土地,很快矗立起南玻集团的现代化厂房。而该园区内4家企业当中,最先进驻的便是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 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标志性建筑的节能玻璃,许多都是南玻生产,南玻的玻璃还装入了广州亚运会场馆。虽然传统玻璃行业南玻已经具有优势,然而南玻更加看好新能源这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产业主题”。 下一步,东莞南玻为了实现产值每年翻番的发展目标,需要在麻涌增资扩产,园区内目前的700多亩土地已显得不大够用了。目前南玻集团设在宜昌的硅材料生产基地将源源不断地生产太阳能项目所需的硅材料而麻涌的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区则是负责产业链后端的产品,例如做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发电板。 该负责人建议,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低碳经济、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而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则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阳诺新能源有限公司: 行业发展寄望政府引导协助 “从太阳能设备的安装直到设计,我一直坚持,因为除了商业利润之外,太阳能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说到从事了10年的太阳能事业,东莞阳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魏先生感慨良多。 魏先生说如今的太阳能技术正逐步完善,仅仅是企业采用一些太阳能设备还远远难以达到有效节能的目标,只有家庭普遍采用太阳能设备,才能真正形成规模。 例如下一步该公司将力推家用“光气电三合一”的高端供热产品,虽然价格偏贵,但能够满足家庭24小时热水的需求。 那么,家用太阳能产品的价格会不会太高?魏先生举例说,6升的壁挂煤气热水器,两三人的家庭足够用了,成本仅要几百元。虽然比传统的煤气热水器稍贵,但一次投资之后便基本不再产生费用,且没有煤气热水器的安全隐患。 魏先生表示,东莞可以借鉴深圳的经验,在一些地产项目的设计阶段便将太阳能设备纳入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统一进行安装。按照地产项目大小,政府给予地产商一定的补助和优惠。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