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今日聚焦

山东德州:凭什么能赚阳光的钱?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者 | 发布日期:2010-03-2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一小时上天(济南机场),两小时下海(天津港口),三小时进京。位居华北交通要冲,扼守京津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让德州人引以自豪。

但身处京津与胶东半岛两大经济发达板块的结合部,长期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又让德州人面临“灯下黑”的尴尬。

不过,在这个古代神话传说中“后羿射日”发生之地,阳光真是格外慷慨:年均日照时数2724小时(每天可达7.5小时),年均日照率61%。当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时,德州人发现,原来可以赚阳光的钱。

如今,这座“中国太阳城”已初具规模且名声在外,它的未来蓝图如何,它成长的路径上又有哪些挑战?《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德州市市长吴翠云。

逐梦太阳城 五年销售过千亿

《中国经营报》:今年9月德州将承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这样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为什么选择德州?

吴翠云:德州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已比较成熟,拥有太阳能相关企业12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达200多亿元,累计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900万平方米,占全国16%的市场份额,龙头企业皇明集团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数一数二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商。德州市区有累计近50公里长的“光电大道”,沿线的路灯、红绿灯都使用太阳能,楼房屋顶上密布太阳能热水器,还有作为太阳能产业聚集地和太阳能高科技孵化器的“中国太阳谷”。世界太阳城协会主席荷兰人德维德先生曾三次来德州,对德州太阳能应用的普及也感到非常惊讶。这也帮助德州市2007年在与世界多个知名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举办权。

《中国经营报》:五年前,德州提出打造“中国太阳城”的战略目标,你们是怎么考虑和规划的?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太阳城”相比,德州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

吴翠云:德州原来是一个农业城市,工业起步较晚,主要发展装备制造、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太阳能产业开始萌芽,短短10年间产业规模便位居全国前列,2005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协会等组织前来考察,授予德州“中国太阳城”的称号,并建议我们大力打造这一品牌。市政府因势利导,迅速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编制了太阳能发展规划,在项目、资金、技术、对外合作等方面集中优势资源,提供优惠政策支持,近五年来,我们的太阳能产业规模每年增长30%以上。按照规划,到2012年,全市太阳能产业的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到2015年实现千亿元目标。

世界上的“太阳城”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如德国的弗来堡、美国的达拉斯等,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挖掘利用本地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积极推行建筑节能。而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供能才刚刚起步,已建和在建的3个太阳能电站,均为示范型的,在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NextPage]

做大新能源 对光伏产业态度谨慎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如江苏无锡、江西新余等,正积极推进与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光伏产业,敦煌、保定和昆明三地也提出建设“太阳城”的口号,与它们相比,德州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思路和特点有何不同?

吴翠云:这些城市有的是打造光伏产业之城,有的是应用光电技术建设大规模光电并网系统,有的是应用低温光热技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我们则是朝三个目标努力: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应用技术集散地,国内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城市,享有国际声誉的太阳能应用型低碳城市。我们专注于光热的研发和生产,已经形成系统,掌握了若干核心技术,仅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市场前景就很可观。当然我们也会在提高太阳能转化率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增加现有太阳能产业的科技含量。

在光伏和光电领域,我们也希望重点培植一批光热、光伏企业,做大太阳能骨干企业的群体规模。但光伏产业的原材料供应和终端需求“两头在外”,国内缺少核心技术、设备依赖进口,受欧美市场供求波动影响太大,所以我们的态度一直还是比较谨慎的。

《中国经营报》:除了太阳能产业外,德州在新能源领域还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规划?

吴翠云:德州以太阳能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风电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和地源热泵等方面都有突破。如风电设备制造,已形成风力发电机主轴、塔筒、风电叶片、电机等多品种规模化生产能力,技术含量及配套能力逐步增强,通裕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风电主轴生产企业之一。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势头良好,利用木糖渣、糠醛渣生物质直燃发电,以低聚木糖、木糖醇等工业废料为原料,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沼气利用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建设户用沼气池3.6万个,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供应农户近万户。

错位发展 在“经济飞地”上下工夫

《中国经营报》:德州地处鲁西北,经济的开放和发达程度不如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半岛沿海城市,资源禀赋和财政实力不如拥有胜利油田的近邻新兴城市东营,而新能源产业往往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市场又尚待成熟,如何解决招商引资及风险控制等问题?

吴翠云: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这两大国字号品牌,以政策扶持太阳能龙头企业,推动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同时也要发挥德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后发潜力,按照“承接辐射、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将德州打造成为以胶东半岛为龙头的山东“蓝色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基地、制造业配套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

围绕上述几大基地的建设目标,我们会进一步实施财税创新,推动产业聚集,吸引更多企业到德州来投资。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我们马上要与青岛的黄岛开发区、青岛保税区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德州共建开发区,双方合力打造“经济飞地”。

(“经济飞地”是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打破行政界限,把甲地招入的资金和项目放在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