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今日聚焦 |
中国太阳能企业"倾销"之辩 德企需考虑自身因素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发布日期:2009-09-18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贸易保护主义似有歪风大作之势。继美国挑起轮胎特保案之后,德国一些企业也对中国的贸易伙伴蠢蠢欲动。这次的目标是中国太阳能企业。 “上周末,我们已向商务部等部委汇报了情况。我们希望与德国企业展开一些对话。”尚德电力一位高层昨日下午在电话中对编辑说。 他正在着急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德方同行打算向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开展反倾销调查。 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90%出口海外,已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基地。而中国太阳能厂商一旦被全球最大光伏出口地德国政府认定存在反倾销行为并实施制裁,将对中国企业打击非常大。 缘起政府“补贴” 商务部网站引述德国《商报》的消息称,德国太阳能生产商Conergy公司欲联合其他同行,向德国政府和欧委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调查。 Conergy公司总裁阿默尔(Dieter Ammer)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处于倾销边缘”,按目前的价格水平,中国生产商没有国家的支持不可能赢利。另据《中国企业家》网站消息,该公司发言人勒霍斯对编辑电话表示:“欧盟有必要出面(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出口)征以惩罚性关税。” 但德国太阳能经济协会的主席 Carsten Koernig 昨日告诉编辑,注意到了有关媒体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价格优势的报道以及有关企业的反应,目前正处于信息收集与核实阶段,如果之后证实中国出口价格优势过大且与国家补贴政策有关,则从行业协会的角度出发,会考虑提起进一步的调查乃至反倾销申诉。 Carsten Koernig同时表示,由于该项核实工作正处于早期阶段,尚无法估计何时能够得出结论;对结论作任何预测也为时过早。 中国政府今年已分别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金太阳工程”(《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拟对国内的太阳能电站、光电建筑投资者进行补贴。 但在中国太阳能厂商的管理层看来,德方就补贴指责中国并不合理。 常州天合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编辑采访时表示,这些补贴并不是给中国电池制造商的,而是补给投资者的,上述指责毫无道理。 而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也赞同他的观点,“我们出口海外的产品没有得到政府的补贴。” 当然他不否认,国内太阳能市场如果大规模启动的话,中国太阳能厂商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原先电池制造企业不到50%的开工率将会提高,而“企业的生产成本确实会下降,”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会增强。[NextPage] 但他和尚德电力那位高层同时指出,“德国光伏市场的启动,难道不是靠补贴的吗?其他海外市场的启动,都有补贴。” 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说,太阳能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确实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德国能够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就是依靠政府所推出的电价补贴政策,指责中国政府补贴是毫无道理的。 2004年,德国修正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实行强制上网电价补贴措施,根据光伏发电设备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实行每度0.38欧元到0.49欧元的补贴,并保证20年的上网电价合同保证期,这一措施的出台大大刺激了德国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发展。 中国企业成本优势之辩 去年,全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G瓦,已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基地,全球前十位的太阳能电池厂商里中国占了四席。中国多家厂商明确表示,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反倾销行为。 “被认定为反倾销行为一般要有几个标准。比如,中国方面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出售;中国企业是否威胁到了对方国家的企业生存,等等。”交大泰阳那位人士说道,“中国现在并没有低于成本价出售。”但全球的光伏组件价都大规模下降了。 而价格大规模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位交大泰阳的负责人分析道,首先,多晶硅这种原材料的价格在去年到达450美元/公斤的顶峰后泡沫破灭,一下子跌到了每公斤50~60美元,下游电池制造企业的成本已大幅下降。 其次,今年整个国际市场都不景气,因此电池也过剩,这加剧了竞争。“2008年,中国厂商的产品存在高价低质的问题,当时国际需求旺盛。但是今年当整个产业过剩后,更多企业在提高自己的质量上下工夫,中国产品的质量和转换效率都在提升,获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因此一个行业的过剩也是有好处的。” 他给编辑打了一个比方:德国厂商喜欢与客户签长期订单,“他们定一个1.8欧元/瓦的价格,但没想到市场变化快,中国厂商提供给客户的现货价格比他们的低,他们就没有竞争力了。” 该人士告诉编辑,海外企业应该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别人。尚德电力上述高层表示,一些海外公司已意识到自己成本高企的问题。 “现在,我们希望能够与海外厂商对话,也已向国家有关部委进行了汇报。”该尚德电力高层表示,中国下游厂商虽占据了德国光伏市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每年进口的多晶硅、配套设备是从德国采购的,因此中国给德国当地制造商也带来了大量生意。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