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集成应用

多晶硅投资过热 产业亟须升级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发布日期:2010-11-18 | 作者:陈思维 | 点击次数:

虽然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但其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却依然是高耗能,甚至会产生有害的污染物。这些都迫切要求我国的多晶硅行业必须有一个统一、官方的准入标准,否则,在目前需求旺盛的条件下,我国多晶硅行业难以避免投资过热这一现象的出现。

随着今年9月国务院圈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有关产业普遍被认为迎来了高景气时期,甚至被业界称为“下一个4万亿”,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其中新能源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光伏产业,因其自身特点,在我国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目前的产业总体规模已超过千亿元,光伏产品总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半数左右,全球居首。然而,在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产能过剩的阴影已经笼罩而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约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可能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多数多晶硅企业在成本、质量等方面仍难以与国外抗衡;同时,国外企业在新兴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的持续进步,对我国产业后续发展形成较大竞争压力。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基石,多晶硅产业的发展现状,直接映衬出光伏产业乃至新能源产业目前所面临的状况。

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仍没有完全平息国际金融危机曾经给我国的光伏与多晶硅产业带来一些麻烦,不过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光伏产业强劲复苏,新增的电池产能也加大了对我国多晶硅市场的需求,这直接拉升了对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需求,众多国内外相关企业宣布扩产。对于多晶硅行业的投资,已经变得过热。上月末,工信部官员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存在四大问题,其中就包括多晶硅产业出现投资过热倾向。调查显示,多晶硅产业计划投资总额达1340亿元,实际投资额为470亿元;已建成项目设计产能4万多吨,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多吨。与此同时,多晶硅生产企业技术装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目前多晶硅产业发展的现状:投资过热与较低的技术装备并存。据统计,目前,中国多晶硅年产量超两万吨,光伏原材料自给率达50%,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据工信部不完全统计,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370家光伏企业,其中多晶硅企业80多家,硅锭及硅片企业100多家,太阳能电池企业120多家。

行业准入标准难产

工信部官员在同一场合指出,目前我国的多晶硅生产尚没有统一的能耗、占地及环保标准。其实在今年年初,工信部便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但时至今日仍未正式出台。原因是该标准参照国际多晶硅行业的先进指标,规定了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在3000吨/年以上,并要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等要求,而这些规定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达不到,反对声自然很大。[NextPage]

而且,虽然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但其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却依然是高耗能,甚至会产生有害的污染物。这些都迫切要求我国的多晶硅行业必须有一个统一、官方的准入标准,否则,在目前需求旺盛的条件下,我国多晶硅行业难以避免投资过热这一现象的出现。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指出,美国、德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国,均采取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而我国由于没有多晶硅准入标准,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懂技术也来搞多晶硅,造成了污染和低端产品过剩。

有专家表示,在未来几十年内,多晶硅作为电子、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其地位难以改变。而将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更佳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对于多晶硅未来的需求将很难降低。多晶硅的这种重要性,同样需要国家相关准入准则的出台。产业升级与准入标准应双管齐下

据了解,目前我国众多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大部分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成本大幅高于同行业国际厂商,乃至高出一倍不止。而按照多晶硅的投产周期,2008年底和2009年初投产的多晶硅项目在两年后才能达产八成。可以预见,当国内企业的产能达到最大化时,如想在光伏产业这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竞争市场中继续牟利,价格和质量将成为决定因素。

根据业内专家分析,最早到2010年底,多晶硅市场价格就可能降到目前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下。这对于目前积极扩产、投资过热的国内众多多晶硅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警钟。作为微观的企业,追求先进技术、降低产业成本,是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存活的可行方法;而作为中观的行业,我国多晶硅产业必须将产业升级作为其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多晶硅产业,除了应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之外,还应积极对外展开各种合作,如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产业,应加强与下游各电池厂商的战略合作;国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也可多与国外先进同类厂商展开合作。

除了整个多晶硅行业的产业必须得到重视,国家统一的产业准入标准也亟须出台。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整合我国多晶硅行业目前投资过热、甚至造成部分无效与劣质产能的局面。而在新的行业准入标准出台后,拥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并购资本平台的优质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