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集成应用 |
零排放、太阳能、绿色光源:科技点亮世博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发布日期:2009-02-20 | 作者:朱凯 | 点击次数:
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的世博科技展台 上海投入运营的超级电容公交车 超过1000辆新能源车应用于世博会,帮助上海世博会的交通实现“园区零排放,周围低排放”的目标;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使用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的半导体照明;人均通过园区入口闸机的时间争取不超过20秒;信息反馈与应急反应时间不超过2分钟……记者近日从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的世博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大量高科技手段将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科技将让上海世博会更精彩。 上海世博局综合计划部助理部长许定博士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实施4年来,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在园区规划、场馆规划、新能源、节能环保、交通运营、安全健康、展示技术等领域,布局并实施科技攻关课题120多项,其中,54%的课题已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30%的课题已在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及管理运行中得到实际应用。许定表示,此次世博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会议将“科技世博”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海世博会也必将成为一届科技创新成就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的盛会。 世博园区汽车尾气“零排放” “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为零,园区附近的客运交通工具将实现低碳排放。”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司长、世博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晓方介绍说,与北京奥运相比,上海世博会将扩大各类新能源车的运用,超过1000辆新能源汽车将为世博服务。其中,约300辆车为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200辆为燃料电池车,它们将在园区内服务,实现零碳排放;其余500辆车为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低碳排放车,将在园区周边服务。[NextPage] 上海市科委透露,世博会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可用于城市公交系统,燃料电池汽车则继续研究其可靠性,包括加氢站的布局设计等配套工作也将提前启动。其背后,是整个城市已作好规划,“虚位以待”新能源汽车的登场:根据规划,2012年上海市汽车年产量中10%的席位将让给新能源汽车。届时,上海一年将节油0.78亿升,减少2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半导体照明等目前在国内还未大规模使用的新技术将在世博园区实现大规模使用。据了解,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等建筑计划使用光伏并网发电,总功率将达到4兆瓦。如果实现,这将是历届世博会之最,主题馆将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建筑太阳能屋面,世博园区有望成为国内乃至亚洲单个园区最大规模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所谓“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发电机”。通过并网,建筑物发的电能输入城市电网,让“绿电”进入千家万户。 而在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的半导体照明(LED)将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世博会上最大规模的LED集中应用,也将成为LED在城市街区的示范应用。据专家介绍,半导体照明在不减少亮度的基础上可以节省90%的能源。 应急反应时间少于2分钟 记者了解到,世博会通过科技手段力争实现的人流、信息疏导指标还包括:上海城区范围到达世博园区不超过1小时,车辆找停车场及停车时间减少30%以上,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减少15%,交通高峰时段主城区及换乘交通信息更新频率少于5分钟,园区信息发布和引导更新频率少于5分钟,信息反馈与应急反应时间少于2分钟。 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能减排 上海世博园区将利用热源技术完成充分发挥江水热源和地热资源,为园区部分永久场馆提供既可供热又可制冷、不消耗水和不产生热污染的空调系统。还将利用场馆屋顶建造大面积的雨水收集系统,净化后用于绿化浇灌,节省水资源;利用多种物理和生物技术,对黄浦江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园区绿化和景观设施。“节能减排”更是将贯穿整个世博园区。据介绍,“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将力争使园区内建筑物和照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各减少30%;饮用水100%达到直饮水标准;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超过30%;工程建设废弃物和垃圾回收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超过50%。 此外,改造后的南市电厂将担纲世博园内的新能源“讲解员”和“监测员”。在位于改造后的南市电厂里的新能源展厅内,一边运用全新展示技术生动“讲述”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故事,一边通过实时监测幕墙将园区内的新能源使用情况公之于众。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