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集成应用 |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正在上升它的能量几何?文章来源:EDN CHINA | 发布日期:2009-02-18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太阳能技术在中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历程。2005年年底,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Power)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即迅速上扬,公司创始人施正荣跨入中国首富行列,从那以后,一批中国的太阳能制造行业进入人们的视线。天威英利(YingliGreenEnergy)、天合光能(TrinaSolar)、加拿大太阳能公司(CanadianSolar)等其他中国PV(指“光伏”,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硬件)企业也步尚德后尘,纷纷在海外上市。 而位于常州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在纽约上市,去年还在“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项目”(DeloitteTechnologyFast50China)中名列榜首。 目前全球对太阳能的需求急剧飙升,有人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消耗量将占全球能源总量的10%,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太阳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沃顿知识在线中文版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投资者和太阳能技术制造商。但他们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且未来还将遭遇坎坷。另外,他们还表示,虽然近来中国政府对这种可再生能源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但国内的太阳能市场在短时期内不会迅速腾飞。 “光明”的开始 虽然中国的光伏产品制造商目前主要还是以出口为主,但中国对太阳能的重视则起源于自身政府的推动。中欧能源环境项目(EU-ChinaEnergyEnvironmentProgram)的韩飞(FrankHaugwitz)认为,该行业开始于国家发改委自1996年起牵头推行的“光明工程”(BcenternessProgram)。 “光明工程”规模庞大,目标宏伟,旨在解决中国西部23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在2002至2005年“送电到乡”期间,国家在太阳能充足的西部地区修建小型光伏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解决1000个乡镇的用电问题。另外还兴建了700多座村庄太阳能发电厂,将电力直接输送至方圆一公里以内的用户,总共约有130万人从中获益。 光明工程获得了成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清华大学教授欧安德(AndreasOberheitmann)解释说,由于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所以即使是有国家政策保护,地方运营商仍然无法负担维护电厂或更换电池的成本。这种电池是用于储存电厂已生产的电力。他说,“电池的使用寿命是五至八年,这是个大问题。” 光明工程下阶段计划让20,000至25,000户村民家中通电,但韩飞表示,目前这个项目具体如何实施还是个问题。他是德国技术合作组织(GermanTechnicalCooperation,GTZ)的技术顾问,该组织为光明工程提供协助。但不管怎样,眼下都要想办法打破僵局。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年年末就要成立农村能源服务公司,以维护地方太阳能电厂在今后15年内的运营。[NextPage] 除政府支持项目的推动之外,2003至2005年欧洲能源需求的增长也是推动中国太阳能行业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WildlifeFund)、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欧中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去年联合发布了“2007年中国太阳能光伏报告”(ChinaSolarPVReport2007)。 报告中指出,国际市场的需求尤以德国为甚,德国对光伏的需求目前占全球需求总量的一半。 国内制造商在那以后开始奋起直追。最初多数国内企业都集中在光伏产品供应链的(相对容易的)末端:即生产太阳能电池元器件,后来开始向供应链上游延伸,涉足电池制造,生产电池晶片,现在又开始从沙里提取多晶硅,解决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直到最近,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还是以生产电池组件为主,韩飞说,“但他们也在逐渐开始生产电池,因为这块业务的利润更高。”他补充说这一趋势也和生产商整合他们供应链的努力保持一致。 硅短缺和成本上升 尽管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取得了辉煌的进步,但这个过程中也充满着坎坷。韩飞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国内的研发能力也“有限”,但正在“逐步改善”。另外,现在国内企业有超过80%的生产技术都是依靠进口,除此之外熟练工人也有缺口。 但是迄今为止令光伏产品生产商最感头疼的问题是“多晶硅的供应”,韩飞表示。北京恒州博智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太阳能研究中心(QYResearchSolarEnergyResearchCenter)2007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需求总量比供给总量多五分之一。硅的价格也是一路暴涨。2001年至2003年,每公斤硅的价格是25美元。而根据恒州博智的报告,中国目前平均硅价已达每公斤230至330美元。硅价走高导致供给不足,这会阻碍太阳能行业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中国大型光伏产品生产商正在努力解决硅短缺和生产成本上涨的问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这些生产商开始逐步整合供应流程,也就是所谓的“垂直整合”。这将给予光伏生产商更大的自主性,并且使得他们能把成本分摊到整个生产流程,韩飞说。一个完全的垂直整合,将包括多晶硅生产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在技术发展方面,公司正逐渐提高电池效率,削减晶片厚度,从而自动降低成本。 另外,为了应对全球多晶硅供给不足的局面,越来越多急等用硅的行业巨头都选择与现货市场供应商签订长期的固定价格合同,从而获得非常优惠的进价。的确,2006年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翻了三倍,2007年又翻了一倍多。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PolicyInstitute)指出,今年中国正有望成为光伏产品的头号生产大国。尚德正计划把其产量从2007年的540MW(0.54GW)提高到今年的1GW。天威英利,国内争夺第二大的企业之一,计划把产能翻倍,达到400MW。 与此同时,随着大鱼越长越大,也越来越肥,国内的小型光伏产品制造商开始陷入困境。他们很难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也没有实力扩大产能,所以面临着破产或者被大鱼收购和吞并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