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光热动态 |
光热产业进入规模化竞争时代文章来源:中国家电网 | 发布日期:2010-06-1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经过了09年国家宽松货币、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在家电下乡的大潮助推下,太阳能光热产业迎接来了一轮爆发性“热增长”,整体增长近35%,大部分企业从中受益。而据最新行业数据观察,今年以来行业发展速度日趋平缓,大量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过热”现象消失,但据了解,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和销售企业——太阳雨太阳能,却于今年1—5月份,取得了同比125%的强劲增长,预估有望在6月份底,销量突破09全年。 杂牌太阳能已无市场 如此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何原因?带着这一疑问,笔者走访了终端市场,探寻于为太阳雨带来直接增长的一线“战场”。 “今年前5个月,我们就实现销售420台,而去年全年,我们总销售是512台。”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上的一位姓陶的太阳雨经销商说,“我们是成熟型市场,增长算一般,太阳雨在新兴市场增长得更快。” 当问到市场其他品牌的销售情况的时候,陶经理摇了摇头。据了解,这位陶经理多年来同时经营着太阳雨和杂牌太阳能,谈到为什么放弃杂牌时候,他说:“除了非家电下乡品牌在农村销售寸步难行、基本没有市场外;前几年装上去的杂牌产品,已经开始陆续出现质量问题,不是漏水就是腐蚀得太厉害,小毛病不断,烦不胜烦。” 而另外一个让他彻底放弃经营杂牌的原因出自于一个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次,他在家乡推广太阳雨,遇到了另外一个经营杂牌的经销商的挑衅,对方表示,名牌和杂牌没有什么区别。陶经理于是和对方打赌,将一台太阳雨的热水器和另外一台杂牌热水器摆在一起,同时上水,若干个小时后,同时测试温度,如果输了将免费送对方一台太阳雨热水器。尽管现场没有温度计,但是围观的众多老百姓一个个用手“测试水温”,验证了太阳雨的热水温度要高得多。之后,双方又测试了保热性,第二天一早测试水温,这次凭借手感,太阳雨的水温要高出对方十度之多。经营杂牌的经销商顿时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名牌质量的确胜出一筹。 在经营好镇上的同时,陶经理积极发展集市网络,在临洪这一村集镇,笔者遇到了陶经理手下的王经理,王经理在几个村都设有代售点,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王经理坦承:“老百姓的消费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百姓认准了名牌,对价格已经不那么敏感;在本地,上至80岁的老太太,下至6岁小孩,都认太阳雨是名牌。” 这位王经理,经营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有8年,同样经营过杂牌太阳能,也同样于近年来放弃了杂牌,专营太阳雨。 根据走访观察,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需求井喷,众多知名不知名品牌一窝蜂上,几年一过,杂牌质量问题开始集中爆发;老百姓吸取教训,转变消费意识,陆续抛弃杂牌,转投名牌旗下。[NextPage] 而太阳雨1-5月份125%的高速增长,除了得益于被群众认可的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售后服务等,更得益于良好的乡镇、农村网络建设,深耕渠道后带来的增长潜力和竞争力在今年开始爆发持续威力。 以规模对冲风险,规模化竞争趋势明显 从年初的沿海制造业的“用工荒”一路蔓延,到近期富士康的“13连跳事件”、“本田罢工事件”,彻底爆发出用工问题如烫手的山芋,制造业用工成本激增已成定局,富士康于6月1日起对基层员工加薪30%,而本田则提出了一线工人加薪24%方案。 据太阳雨太阳能营销总经理陈荣华介绍:“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制造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无法在本轮用工成本提升的潮流中独善其身。下半年,用工成本提升将是众多太阳能企业将面临的一个考验。” 与此同时,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尤其炼钢用大宗商品进一步涨价,三季度铁矿石平均价格将上涨30%至35%,而此前第二季度涨幅已达90%至100%。作为对钢材刚性需求的太阳能行业,配件涨价预期明显。 在本轮用工成本及下半年原材料涨价引发的生产成本压力之下;加上行业已从最初的“暴利”阶段,逐步过渡到市场成长期,竞争加剧,利润下滑,企业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三重压力之下,2800家太阳能企业,有多少还能存活?目前有行业媒体人士率先表达了“洗牌开始”的观点,预警部分太阳能中小企业被挤出市场的担忧。 “太阳能光热产业必将进入到‘规模化竞争时代’,须以规模对冲下半年多重风险。”陈荣华阐述,“如果以产能来划分未来三年行业的进入门槛,年产销50万—100万台才有资格存活,100 万—200万台属于二线企业,而200万台以上,才能稳守一线企业地位。”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