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光热动态

太阳雨打造太阳能光热产业首个百亿企业

文章来源:中国家电网 | 发布日期:2009-07-2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2009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入,IT经济迅速淡出,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泡沫经济迅速破灭,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应势崛起。无论是奥巴马的能源新政,还是即将出台的中国新能源发展规划都正预示着,可再生能源注定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主角,绿色经济为人类带来的不仅是新能源,更是新希望。

同样,2009年对江苏太阳雨集团而言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头。从1999到2009,太阳雨已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现在太阳雨已晋升为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领军者。2009年,如日东升的太阳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高度,全新的规模,全新的境界。在这样的历史机缘与时代经济的特殊大背景下,江苏太阳雨集团董事长徐新建挥斥方遒,深思市场大局之后旋即提出“35100计划”,即太阳雨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用五年时间,将太阳雨打造成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里第一个过百亿的企业。

    新领军者  提振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

    作为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领军企业,太阳雨的品牌发展早已超越区域品牌的局限,目前,太阳雨多个系列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在同行业企业中出口遥遥领先;同时在国内市场,太阳雨的一级销售网点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太阳雨所推出的“南极管”、“保热墙”技术在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通过三年多的市场推广与深度营销,太阳雨“保热墙”已深入消费者内心,成为太阳能冬天好用的标准。
通过深入的了解、调查,笔者发现,透过“35100计划”,太阳雨的背后蕴藏着的是新一代优秀中国私营企业所独有的非凡气度与综合竞争力:安全、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在谈及企业的社会价值时,太阳雨集团董事长徐新建神情激昂,“在未来五年内,太阳雨的员工要发展到3-4万人,带动相关产业、相关人员上下游的就业人员到达到30-40万。5年后,太阳雨将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近1亿平米,可以累积替代常规能源标准煤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也可以达到3000万吨。2000万吨标准煤,如果转换成电是874亿千瓦时,而三峡电站2008年完成发电量808.12亿千瓦时,5年后太阳雨每年节省的能源消耗相当于1.08个三峡电站。这就是太阳雨的社会价值。”

    国内外全线布局  有限性多元化发展

     江苏太阳雨集团董事长徐新建:“太阳雨不仅要在河南、山东、北方、西南、华南、华中等地区建立基地,实现国内产业布局,而且更多的要把基地建设成面向未来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链。这就对企业的相关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太阳雨要在未来3年内完成国内5大基地的建设,5年内更将完成国际化的产业布局,在国外建立2-3个分厂,全面推进太阳雨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发展战略。”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上,太阳雨有着自己独特的“兵法”。目前,太阳雨正着力打造三条“流水线”,也就是建设太阳雨的三大体系:产品制造体系、人才制造体系、价值制造体系。太阳雨的目标不仅是向社会输出大量的优质产品,更在于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优秀人才,输出太阳雨优秀的管理模式,输出太阳雨的价值观。太阳雨在坚持立足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基础之上,正规划着企业的有限性多元化发展战略。

    十年“两跳”  太阳雨“35100计划”再掀波澜

    正如太阳雨董事长徐新建自己所言,“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太阳雨永远都达不到今天的高度。04年,当时连云港市对创业的支持程度非常高,市委书记亲自抓创业 ,开了一个连云港市成立以来最大的现场会,叫十万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当时仅有三名代表发言,我很荣幸地成了三人中的一员,在大会上发了言。当时,03年太阳雨做到了8千多万,04年做到了1亿多。因此,那天我在发言中就提出了到2008年太阳雨将做到10个亿,刚说完,台下就一片哗然,要知道,那个时候说做到10个亿,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在吹牛,我自己也有些战战兢兢。但还没到2008年,太阳雨就轻轻松松地跨越了10个亿。今天,面对整个社会,面对整个行业,大家都对太阳雨品牌有了高度的认可。太阳雨已经有了这样一个位置,以前说要做10个亿时我还没有清晰的思路,但今天太阳雨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因而总体而言,从太阳雨的前两个五年计划的达成来看,我们对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现是非常有信心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人们对能源危机的认识越发地深刻,人类开始将希望寄托于绿色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希望在维持、净化生态环境的同时,能使用上洁净、安全、方便的绿色能源。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太阳能光热产业“两头”(技术和市场)在内,是为数不多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和装备制造能力的创新产业,面对扑面而来的绿色经济,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前途一片光明!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