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产品与技术

多晶硅“过剩”背景下暗战不止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发布日期:2009-12-0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在即,低碳经济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升温。11月30日的中欧领导人会晤、11月17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透露出未来经济将向低碳经济转型、新能源产业将得到高度重视的信号。

但对于已被打上“出现重复建设倾向”标签的多晶硅行业而言,发展前景并非一片光明,政策调整、行业竞争、市场变化都将考验这一新兴行业的未来。工信部11月末称,将根据全国光伏产业调查、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和企业发展现状,尽快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并研究制定《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届时,多晶硅究竟是过剩还是“被过剩”的争论或将尘埃落定,行业投资一哄而上、各自跑马圈地的乱局或有望厘清,但在此之前以及之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多晶硅暗战不会偃旗息鼓。

记者调查发现,就在多晶硅被列入有重复建设倾向行业之后,伴随着过剩与否的争论,上百亿资金仍源源不断地涌入,多家企业坚定看好行业未来,并认为“过剩论”是由统计口径不统一,判断标准不一致;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跟风,夸大产能规模;既得利益者误导舆论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他们建议,理顺新能源调控机制,调控应限定在准入标准、产能预警和政策协调三方面,但不应通过规模、技术等指标设定准入标准,而应强调环保、用地等标准。

抄底“过剩”

提要:多晶硅过剩论并未得到业内一致认同,仍有多家公司、上百亿资金涌入这个被认为过剩的行业。

11月下旬,一场大雪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多晶硅行业一度被“过剩论”充斥得满满当当的一样。没有理会外界的质疑,中小板上市公司盾安环境将在这里投资18.82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

公司方面表示:“公司选择目前的市况下切入多晶硅行业,一是看中整个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比较广阔的前景,一是希望在多晶硅行业走在谷底的时候切入,以此拉近与市场先行者的差距。”

两年多前,盾安环境便开始调研新能源产业。调研中,盾安环境着重考察了太阳能行业是否能够容纳这么多大企业的竞争。“作为决策的基础,我们首先看到,太阳能是一种终极能源,它的应用非常广阔,发展前景是无庸质疑的。”盾安环境董秘喻波说。另外,国际市场已开始复苏,国内也将继续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果政策依然刚性执行,供应就可能受限,最后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行局面。这对盾安环境而言也是机会。

无独有偶,另一家上市公司棱光实业也加快了剥离资产、重回多晶硅产业的步伐。11月4日,棱光实业公告称,将出售上海尚建园创意产业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棱光实业内部人士表示,资产剥离后,公司将在原来的多晶硅产业基础上拓展一些太阳能项目。

太阳能的“光明”前景同样吸引了不少央企的目光。已有大型央企将新业务发展的重点锁定多晶硅,产能规划达1.5万吨,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项目。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1月19日宣布,以55亿港元认购保利协鑫逾31亿股新股,后者正是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从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上百亿元的资金“逆势”涌入了已被贴上“过剩”标签的多晶硅行业。

暗战“过剩”

提要:“过剩论”的背后隐藏着判断过剩的标准不一致、地方政府和企业夸大产能规模、既得利益者误导舆论等多种因素。

一边是“过剩”的警告,一边是企业坚定看好,多晶硅行业到底怎么了?“过剩论”为何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从今年8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到9月下旬《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简称38号文),多晶硅被定调为产能过剩——“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但过剩论并未得到业内一致认同。有业内人士质疑,38号文并未提供多晶硅需求情况以及过剩与否的判断标准。长期以来,发改委都是通过供需分析来判断某一行业是否过剩。如钢铁行业,38号文给出的过剩依据是“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再如水泥行业,38号文称,“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

而进行供需分析后得出过剩结论的内容更多地来源于媒体报道——“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已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经记者多方了解,这一结论出自一家名为中投顾问的咨询机构,其研究员今年7月依据各地发改委提供的数据以及自有的行业数据测算得出。

对此,一些企业、行业协会、业内专家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持不同看法。科技部近期完成的一份内部报告也认为,“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并担心这一论断会误导舆论,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正常发展进程。[NextPage]

事实上,多晶硅产能可分为多种情况:已投产、在建、拟建、规划中等。由于多晶硅生产线调试周期较长,即便是已投产的项目也不一定能立刻贡献产量。另外,一些企业出于融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便利,有意夸大规划产能。

作为国内最早投资多晶硅的企业之一,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国内产能做了自己的统计:截至今年10月,拥有已投产多晶硅项目的企业数量达21个,产能合计约5.5万吨;有在建项目的企业数量为11个,产能合计1.2万吨;有拟建项目的企业数量为9个,产能合计约1.7万吨。拟建项目中包括很多早已宣布实施却迟迟没有开工的项目,根据其历年统计,实际产量往往只占到当年产能的25%-30%,因此2009年的产量只有1.5万吨左右。这与另一家多晶硅骨干企业洛阳中硅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测算数据基本一致。

9月21日,发改委和工信部下发《关于联合开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体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企业详细区分出“已建成项目规划产能”、“已建成项目实际产能”、“在建项目规划产能”、“规划建设项目规划产能”等细目并上报。

记者11月12日从工信部有关官员处了解到,根据当时已上报的数据,我国多晶硅产业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实际投资400亿元;规划产能接近20万吨,但实际产量并不大。

盾安环境多晶硅项目可研报告测算,2009年保守估计我国多晶硅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