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产品与技术 |
太阳能企业:要有赢者的心态和手段文章来源:济南日报 | 发布日期:2009-08-21 | 作者:王爽 | 点击次数:
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助推下,太阳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甚至被学者和业界认为将引发以新能源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太阳能企业如何在挑战和机遇面前站稳脚跟,获得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力诺瑞特相关专家认为,面对挑战和机遇,太阳能企业首先要有赢的心态和手段。 通过创新赢得对手 太阳能产业是一高科技产业,它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但目前还有很多人认为太阳能就是热水器,热水器只是用来洗澡的。其实,太阳能热利用已从生产热水向农业烘干、工业动力、取暖制冷、海水淡化和热发电等领域拓展,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无法运营、无法发展。即便是热水器本身也已从集热、导热、保温和与建筑一体化等各个方面,尽显着高科技特质。像力诺瑞特引进德国先进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通过消化再创新,研制的具有能够防腐、除垢、软化水等功效的“七标水”太阳能热水器,一上市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 太阳能要想具有持续性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专家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太阳能企业只有重视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和壮大自己的研发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整合世界一流技术,开发引领国际潮流的新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够赢得对手,使企业持续发展。 通过品牌赢得市场 在我国太阳能热利用6000多家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不过20多家,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也仅有力诺瑞特、皇明等7家。无论是国家最近出台的“金太阳”、“金屋顶”政策,还是各地出台的扶持措施,真正能够得到实惠的还是品牌企业。当然市场认同的也是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可以说,品牌是企业腾飞的翅膀,是市场启动的钥匙,是政府支持的重点,是消费者选择的目标,更是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集中体现。2008年底,力诺瑞特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成为行业内获得认可最全的太阳能企业。 专家表示,要想赢得市场,太阳能企业必须明确产品理念和市场定位,确立具有鲜明特点的企业形象特别是产品形象,制定详细的市场营销计划和阶段性实施目标,配合搞好广告宣传,不断为品牌注入诚信、创新和合作等文化要素,并做好品牌策划、营销、维护和拓展等工作,真正把品牌规划到战略中去,溶化到员工中去,深入到客户中去,使其成为消费海洋中的耀眼航标。 通过文化赢得人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带有本企业鲜明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承载着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的基本功能,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企业领导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决策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改革思路和共赢的竞合精神,为企业、员工和消费者带来利益,才能使员工有归属感,使社会认同和企业持续发展。 力诺瑞特通过整合全球技术资源,打造一流产品,体现的是创新文化;皇明建设中国太阳谷,大手笔推动太阳能事业,承担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无锡尚德到境外上市,推行国际化管理模式,实施的是国际化战略。因此企业要想长久,凝聚人心才是关键。 通过管理赢得效益 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层出不穷的今天,搞好企业以人为本的基础管理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话题。管理不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不是在空中楼阁上绣花做文章。它是在虎狼口下争食,它是在汹涌浪尖上行舟,它是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拼搏。因此,来不得半点花架子。 首要是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各企业都在建设一支国际化、现代化、具有科技素质的领导班子。但仅会说英语并不意味着国际化,仅会做花哨的PPT也不意味着是现代化,仅会写几篇论文也不意味着就是专家。“光说不练假把式”,要建设好的领导班子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管理素质、管理技能、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特长,特别是及时处理突发问题和控制企业风险的能力。第二是建立科学、合理和公正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只有把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客户资源和金融资源整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管理效能。 通过战略赢得未来 金融危机挤出原材料价格水分后,太阳能特别是光伏产业的暴利时代随之结束,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突围和对决的新阶段。无论是新上企业还是发展中的企业,都必须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目标。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力诺瑞特高举“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专家”的旗帜,其他一些太阳能企业也纷纷打出差异化战略。 专家指出,太阳能企业要想赢得未来,就应该全面分析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找出优势、劣势和发展机会,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价格定位和规划目标。并根据定位和规划目标来配置人力资源,搞好组织架构设置,选用先进和适度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制订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引导全体干部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而共同奋斗。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