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产品与技术

太阳能产业,“二次赛跑”起步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 发布日期:2009-08-07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突破瓶颈的战略之举

编者按: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发表一组关于新能源产业化的调查报告。这组调查,既展示了上海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又试图揭示其中的深刻矛盾,探讨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前行路径,对我们了解和思考上海科学发展中的这一重要课题,相信会有裨益。

新能源产业化,既然符合科学发展和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上海就理应有所作为,力争走在前列。从上海自身来看,作为一个能源、资源紧约束的特大型城市,上海要真正摆脱窘境、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着力开拓、利用和发展新能源。这是事关上海前途的大事,是上海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

 发展新能源产业,上海面临着战略抉择。从调查来看,一是发展路径的选定。如上海在第一轮光伏产业发展热潮中,并未抓到先机,现在要后来居上,是再拼规模,还是走掌握核心技术之路,需要我们选择。二是培育市场。新能源要产业化,必须大家接受、广为使用,才能有市场,才能为产业化打好基础。例如上海有200平方公里的屋顶,如果全部实行光伏发电,就可以满足全市之用电需求,但要实现这个“梦”,决非易事,也需要我们研究。总之,我们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就必须深入分析、对症下药,确定正确的路径,作出科学的战略战术选择。

转眼功夫,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第一轮热潮迅猛退去:金融危机袭来,海外订单瞬间减少大半;硅价格跳水,曾经囤积硅材料的企业傻了眼,造成巨额亏损。有人因此推测:80%的中国光伏企业熬不到2009年底,剩下的20%的企业,将迎接第二轮产业热潮的到来。

潮起潮落之间,上海酝酿发力。今年3月份,我国颁布太阳能光电建筑扶持政策;6月,《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公布,太阳能光伏产业都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面对竞争的白热化和市场的严冬,上海如何抓紧布局,寻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突破口?

“规模比拼”失去意义

日前,记者驱车赶往无锡,从沪宁高速无锡机场出口不远,SUNTECH尚德的巨大太阳能发电幕墙映入眼帘,阳光尽情地倾泻在上面,正转化为源源电能。

“这个发电幕墙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有6900平方米,装机量710千瓦,1小时能产生710度电,足够供公司总部大楼用电,而且实现了低压并网。”尚德公司总裁助理刘志波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一楼展示大厅里,记者看到发电幕墙的监控系统:红色的发电功率指示线,随着阳光的强弱产生实时变化,在下午1点半左右达到当天最高。监控系统旁,摆放着尚德的各种光伏电池最新产品,包括全球最高效的、转化率达19%的单晶光伏电池;外观优雅,方便各类楼宇使用的硅薄膜发电幕墙玻璃;安装简便,大方耐用的新型“JUSTROOF”屋顶等。

数字显示这一国内龙头企业的实力:2008年,尚德实现产量近500兆瓦,今年计划突破700兆瓦,而产能已达到了1000兆瓦,就是说,今年可能还将有300兆瓦的产能将会被放空。

放眼全国,2008年,全国光伏电池产量接近2500兆瓦,而仅仅江苏就占去了70%左右的产能。就领军企业而言,除尚德之外,江西赛维、中电光伏、天威英利、CSI-阿特斯等企业在2008年下半年之前都蓬勃发展,产能达到几百兆瓦以上。相比之下,上海目前的产量只有100兆瓦。按产业规划,上海到2012年,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达到500兆瓦,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1000兆瓦,即使能实现这个目标,在全国而言也毫无规模优势可言。

作为上海研发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企业,航天机电总经理左跃告诉记者,上海没有在第一轮发展中跟上脚步,如今在实用技术、融资模式、市场销售网络等方面存在差距,确实要好好琢磨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弯道超车”另辟蹊径

已失去先机的上海光伏产业欲“弯道超车”,必须另辟蹊径,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抓住机会。

定位于研发中心,是一条战术路径。“技术并不落后,但产业化差距太大”,这曾是不少人对于上海光伏产业的评价。既然“技术不落后”,借助上海吸引人才的优势,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抓住技术研发这个龙头。[NextPage]

左跃告诉记者,依托航天空间电源所,航天机电在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开发和设备研制上有一定优势。航天应用,是太阳能产业的先导,目前,航天机电正在开展太阳能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中介、技术入股等等,并与多家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平台。

国内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江西赛维总裁佟兴雪也曾表示:“可把关键材料、关键技术放在上海”,赛维已在江西建了一个近千人的研发团队,但不排除在上海另设研发中心。

融资平台也是发展方向。刘志波告诉记者,上海寸土寸金,没必要再去刻意强调产业规模,但上海有德勤等四大会计事务所,还有众多金融、投资机构,这种优势无可比拟,今年尚德的投融资公司就“落子”上海。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会在未来把这种资本平台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上海市场的巨大示范作用也是太阳能光伏企业所看中的。高楼林立的上海具备展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大量三维空间。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说,“高楼玻璃幕墙一旦与硅薄膜产品结合,可以变成太阳能发电幕墙,视觉上像茶色玻璃一样,而成本只比普通玻璃幕墙贵20%。”除了垂直平面之外,上海也有望推行“屋顶计划”,在水平维度上搭建起一个太阳能发电的示范空间。这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普及应用,将会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更深层次的推动。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成本不低,但如果相关的发电功能化建筑构件研发和制造做好了,理顺了,对于城市形象、节能效果、形成产业以及在全国的推广示范效应是巨大的。到那时,上海将成为全国太阳能产业的一块福地。

起步需要“政府推手”

太阳能是高新技术行业,在产业起步阶段,没有政府支持、没有良好机制以及搭建投融资平台,是难以做大的。

回望第一轮光伏产业发展之中,无锡尚德、江西赛维、CSI—阿特斯等等,能成为一颗颗升起的民营企业明星,它们的“幕后英雄”,当地政府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无锡尚德起步之初,对创业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当时无锡市政府给出了一条“有点出格”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对“经论证可行的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经市领导出面协调,5家国企完成了对尚德的5000万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