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行业动态 |
中国应加大生物质能技术应用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 发布日期:2012-05-24 | 作者:王海霞 | 点击次数:
时近6月,又快到麦收时节。人们在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又不得不忍受焚烧麦秸的烟熏火燎。不禁让人感叹:秸秆焚烧危害大,秸秆用好了都是生物质能源啊! 物应尽其用。在北欧国家瑞典,秸秆、锯末等农林剩余物都被当做生物质能的上好原料。日前,在接受《中国能源报》专访时,瑞典能源署前署长托马斯(Tomas Kaberger)告诉记者,当前生物质能约占到瑞典能源结构的40%,早在2010年,生物质能就已成为瑞典国内使用的最主要能源,重要性超过石油。 瑞典生物质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托马斯告诉记者,自上世纪70年代,瑞典就意识到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必要性,并曾试图发展核能,但出于安全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重点发展生物质能。 刚开始发展时,瑞典的生物质能是以用工业和农业的废弃物来降低生产和生活的成本。由这些废弃物产生的热、电、气用于工厂或农场自身运营。随着各种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的效率不断提高,产出的热、电、气有了剩余,这些工厂和农场将自己用不完的能源并入区域网络。此举动也带动了城市的能源公司开始用生物质这种低成本、高收益、零排放的材料取代化石类原料。 为鼓励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瑞典政府还对化石燃料征收碳税。在加入欧盟碳交易体系之前,瑞典就对化石燃料征收严格的排放税,并且对生物质能给予补贴。 当前瑞典已不再使用石油取暖,而依靠生物质能。瑞典政府希望在2012年内将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部门中的比例提高到10%。 同托马斯一起来华推进中瑞生物质能合作的还有汉斯(Hans Hellsmark)博士领导的项目团队。汉斯是瑞典SP国家科技技术研究所创新技术推广方面的专家,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推广应用的经验。他对记者说:“在中国,我看到堆在路旁的秸秆就感到非常可惜,那不是废料,而是一堆堆的钱,利用起这些农业剩余物就相当于捡起了放在路边的钱呀。” 的确,尽管近几年来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站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建成,但它们大多面临着设备运行和管理运营方面的诸多问题。在中国大部分农村,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还是作为做饭柴火,供暖燃料。而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农村,农民用上了液化气,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就彻底沦为垃圾。本文开篇描写的场景也就司空见惯了,秸秆在田间被直接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中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化规模很低,仍是一座被忽视的富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曾表示,生物质能原料的弱点,如季节性、运输半径等制约了生物质能产业的规模,无法像石油那样大规模的炼制来降低单位成本。 生物质能利用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物质原料的收集运输、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市场开拓、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等许多方面,特别是生物质资源的季节性、分散性与生物质能利用的连续性、集中性的矛盾,是任何生物质能技术规模化利用都要面对的难题。[NextPage] 但是,托马斯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或许能让人们对生物质能产业化更有信心。他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瑞典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林业废料作为原料添加到普通炼油厂中,同原油混合在一起来生产柴油,生产出来的柴油和原油炼化出来的柴油品质相同,但这个过程中30%左右的原料为生物质能而非原油。” 在原料构成上,瑞典高度发达的森林工业为生物质能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燃料资源,而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小。对此,托马斯解释说:“大家都知道瑞典的森林覆盖率高,殊不知150多年前,瑞典的森林几乎都被砍光了,那时人们只知道砍伐,很少去植树。之后,政府出台政策倡议植树,尤其是推出了全国性的法律来鼓励植树。很遗憾,中国现在有大量的林业和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良好利用,中国应加大生物质能技术应用力度。” 在原料运输问题上,汉斯告诉记者,瑞典已具备了一个完善的交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原料,或用于燃烧发电、或用于制燃料乙醇、或是用于制沼气,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了。原料供应商,不论是从国内采购还是从国外进口,都会满足你的需求。托马斯补充说,原料运输更不成问题,卡车、火车或者船运,只要有利可图,无论采取哪种运输方式,供应商都愿意送。 在终端产品销售方面,记者问道,在中国天然气价格是政府定价,价格没有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明显偏低,那像瑞典那样将沼气提纯为天然气来驱动交通工具恐怕就无利可图了吧?托马斯回答说:“在我看来,这方面瑞典政府做得比较聪明,瑞典政府不是刻意地压低某种能源的价格,而是向排放污染的能源形式征收税赋,进而给清洁能源以财税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