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行业动态 |
生物质能发电升温 原材料供给是关键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 发布日期:2011-08-02 | 作者:陈美 | 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 陈美 据悉,“十二五”新能源产业锁定了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其中,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未来5年将达到1300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160%。由此可见,生物质能发电有望成为新能源产业变局的重头戏。并且值得关注的是,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了风头正健的光伏装机容量,因此生物质能发电概念股将因此吸引更多的“眼球”。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的预期又将升温。据报道,该《规划》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记者注意到,目前业界对生物质能的装机容量较为确定。据悉,未来5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00万千瓦。同时,有专家认为,生物质能发电成本低而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是导致生物质能未来5年发展更快的主因之一。因此,生物质能发电有望成为新能源产业变局重头戏。 受此影响,昨日生物质能发电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行业龙头凯迪电力盘中一度涨停,而泰达股份、富春环保、盛运股份盘中涨幅均超过3%。 凯迪电力是龙头 实际上,相比太阳能、核电的火热投资,生物质能发电受关注的程度相对较低。而A股市场上,目前正宗的生物质能发电企业也仅有凯迪电力一家。 昨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凯迪电力董秘办,欲了解公司生物质能发电的相关情况。不过,截至发稿时,公司电话仍无人接听。 资料显示,2010年中期,凯迪电力投资南陵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项目等7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之后,在生物质能发电上一直加快电厂建设步伐。而今年一季度,凯迪电力已经有生物质电厂23个。 7月29日,凯迪电力披露中期业绩。中报显示,公司生物质能发电收入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289.33%,主营收入占比为8.89%。而2010年末,凯迪电力的生物质能发电仅为9376.92万元,主营收入占比为2.97%。 “从报表来看,公司生物质能的发电业务在不断上涨”,湘财证券电力公共事业分析师朱程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凯迪电力在生物质能发电上的业务应该还会有增长,因为目前公司这块业务的收入仅仅包含了4个发电厂,而公开信息显示,公司有23个发电厂。如此,未来生物质能发电对公司的业绩贡献还有提振作用。”[NextPage] 朱程辉告诉记者:“现在政策给予生物质能发电售价为0.75元/度,而凯迪电力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为20%,这意味着公司生物质能发电的成本在0.6元/度。而在生物质能发电的总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 此外,天相投资电力公共事业分析师车玺表示,凯迪电力的生物质能发电业务发展稳定,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11个并网发电,其余电厂也将在2012年建成。同时,由于生物质能发电及生物质燃料目前仍处在政策引导扶持期,预计未来3-5年内,相关扶持政策将逐步明确细化,因此凯迪电力将享受不错的政策扶持。 多公司相继介入 单看凯迪电力一家生物质能发电的盈利情况或许还不错,那么,整个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吗? 朱程辉表示,实际上对于生物质能发电企业来说,其并没有较高端的技术,因此进入的技术门槛并不算高,但关键是秸秆这一原材料目前出现了供需不均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生物质能发电受到政策扶持,因此许多企业竞相进入该行业,并且为节约成本,企业选址点均在秸秆产地较多的村镇。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村镇产秸秆,多家企业需求的局面。如此,经纪人将秸秆价格提高,使秸秆的收购成本上涨,这显然会影响行业的业绩。 以稻壳燃料为例,凯迪电力目前实现盈利的成本红线是400元/吨的收购价格,然而这个红线在2009年大打“价格战”时几被触及;当时稻壳收购价一度上探到380元/吨。如今采用超高压流化床技术,电厂盈利的红线可能上调到600元/吨,电厂盈利空间也将水涨船高。 “秸秆的收购成本对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从我们了解到凯迪电力收购秸秆的情况来看,公司披露的信息是240元/吨,但实际上收购价格是高于这一价格的。这说明秸秆的收购行情已经看涨。”朱程辉说。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进入生物质能发电的上市公司韶能股份在进入该行业时就准备了相当的生物质能发电原料。据公司公告称,韶能股份已经与12家林场、5家木材加工厂及一些经纪人等签订了生物质燃料供购合作意向书,年供应量达51万吨,燃料的持续、稳定供应得到了充分保障。由此来看,生物质燃料的供给,成为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盈利持续增长的重要砝码。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