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行业动态 |
生物质产业时代将至文章来源:新经济导刊 | 发布日期:2011-05-1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国外的大农场模式,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等原材料收集相对简单,而在中国,原材料收集是否会成为困扰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头号障碍? 生物质原材料的收集、物流是纤维素乙醇产业链中很重要的一环。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农业模式的确有显著的区别。实际上,这种差别所造成的原料分散、储运成本高等问题最早在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初期即有充分的暴露。可喜的是,在过去几年中,以国能为首的中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已经摸索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农业废弃物的收集和物流体系,以及成熟的运营经验。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原料收集渠道和管理经验无疑可以成为纤维素乙醇行业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事实上,纤维素乙醇产业发展面临最大的障碍,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仍然是缺乏经济可行的商业化技术,这不只是研究者面临的挑战,也是投资者要面临的挑战。投资者总是要考虑效益,因此不盈利的产业很难长期持续。 与粮食乙醇相比,纤维素乙醇解决了原料问题,但成本方面和粮食乙醇相比呢? 根据测算,用Pro.E.Sa技术生产的纤维素乙醇成本不仅低于粮食乙醇,并将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纤维素乙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各环节的日益完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我们认为纤维素乙醇商业化生产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不是会产生一些很难处理的废弃物? 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种类、特性是首先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其具体特性一方面取决于使用于生物质原料的差别会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份也会有差别。Pro.E.Sa技术在对生物质原材料进行预处理时,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品,因此产生的废水很少,也很容易处理。Chemtex正在建设的4万吨/年纤维素乙醇项目的工艺水系统采取了处理后全循环的设计;同时,生产乙醇过程中分离出的木质素被用作燃料产生电力和热力,供工厂生产使用,工厂正常运行期间能量自给自足,而木质素燃烧后产生的灰渣可以作为肥料直接还田,这样的工厂是真正的绿色工厂。 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相比,纤维素乙醇这样的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在哪里? 不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太阳的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因为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原料,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生物质能地域适应性更好。拿纤维素乙醇为例,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各种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或者利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进行生产。更重要的是,利用生物质不仅可以生产清洁能源,而且可以生产新型的生物化工材料替代传统的石油化工产品。实际上,Chemtex开发的Pro.E.Sa技术的最核心部分,即是把纤维素质原材料转变为低成本、高品质的五碳糖、六碳糖和木质素。从糖开始,不仅可以生产乙醇,还可以发展其它更有价值的生物化学材料和生物制品。Chemtex已经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我相信,真正在目前和今后几十年中能够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的、最现实的最有潜力替代以石油和煤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能源形式,是生物质能。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转化技术的商业化,标志着生物质产业时代即将到来。 在纤维素乙醇的产业链上,上游原料,中游成套的技术工艺都解决了,而下游方面,我们生产出来的纤维素市场如何?我们原来还有个担心:尽管我们能够生产出纤维素乙醇,但中石油、中石化垄断了加油站,纤维素乙醇会不会没有市场? 纤维素乙醇首先可以作为燃料,而通过进一步加工可以饮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我们生产出的大部分乙醇是被用作燃料的,目前主要需求在这。作为燃料主要是混在汽油里,中国的汽油中主要是添加10%的乙醇(E10),而美国很多州要添加到15%(E15)。 现在,中国已经有六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广西)已经是全省封闭添加10%的乙醇,而另外有4个省份(江苏、河北、山东、湖北)中的27个城市也都是闭添加10%的乙醇。这方面,国家已有政策保证了。现在纤维素乙醇的推广障碍主要是技术上,另外就是能不能进行持续并经济有效。这也是美国、欧洲面临的最大挑战。 市场不是技术开发者担心的问题。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对全人类全社会都有意义。不同国家,不同政治背景最终都会越来越倾向使用生物燃料,只不过各地情况不同,推广的形式、过程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是需要的。我们希望能够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技术,促进这个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是促进产业化的关键。如果技术不可行,更何谈商业化?我们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为可再生能源提供技术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使命。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