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行业动态

生物质能“十二五”或迎发展良机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 发布日期:2011-04-22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明确了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几类新能源的发展目标。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超量数倍完成规划任务相反,生物质能成为唯一个没能如期完成规划中全部指标的新能源产业。在中国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十一五”时期,为何生物质能却偏偏遇冷?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的生物质能能否在下一个五年迎来其发展的暖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调查。

远未完成的规划目标

2007年9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

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473万千瓦,比原定规划目标增加将近8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样实现突飞猛进。有权威业内专家称,预计中国去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00万千瓦,这也意味着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便为既定目标的3倍多。

然而,同样的发展奇迹却未在生物质能上重现。

据了解,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

然而,本报记者根据散见于国家能源局、农业部等多个部委的公开数据以及采访业内人士获取的信息,上述5个目标中有3个并未如期实现。

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截至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5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约13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为50万吨左右,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产量为2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为50万吨左右。除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柴油外,另外3项完成情况并不理想,而非粮燃料乙醇更是仅完成了既定目标的10%左右。

“热”能源缘何坐“冷”板凳?

实际上,生物质能在“十一五”时期的前半程,曾经被火热追捧过一段时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袁振宏,用“热闹”来形容生物质能产业的这段辉煌期。据其回忆说,2006年国家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后,随后实行了生物质能发电上网电价制度,因此,业内人士、投资机构和企业对国家继续出台支持生物质能发展政策的预期走高。“所以在此后的2007年到2008年,国内企业一窝蜂似地上马生物质能相关项目。”袁振宏说,“以生物柴油为例,2008年、2009年时我们产能规模一度扩张到近200万吨,但是由于后续支持政策没跟上,时间一长,多为民营性质的这些企业逐渐难以为继,相继出局。”谈到这些,袁振宏语气不无惋惜。

这一观点得到清华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刘德华的认同。刘德华表示,没有及时出台后续扶持政策是制约“十一五”期间生物质能发展的主观原因。

“此外,从客观原因来看,近年来气候变化造成粮食减产涨价,尤其是2008年粮价猛涨过一次,对粮食乙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油价突然由每桶100多美元跌到每桶30多美元,这也不利于生物燃料发展。”刘德华说。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看来,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问题,由此造成“十一五”期间生物质能发展规划多项指标未能完成。“追根溯源,主要在于我国生物质能刚刚起步,尚无完整清晰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造成各地在发展生物质能时盲目投资,发展混乱,产业定位不清晰,甚至不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生与民争地、与民争粮等现象。”沈洪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NextPage]

据某不愿具名专家介绍,“十五”期间,在时任总理朱镕基的过问下,我国陈化粮制乙醇产量突破百万吨,一跃成为全球燃料乙醇第三生产大国。受这一成绩鼓励,“十一五”规划加大了燃料乙醇的规划产量。然而,实际上当时某些国有粮库为骗补而夸大了“陈化粮”规模。真相大白后,粮食乙醇项目被冠以“与民争粮(地)”的恶名,甚至被叫停。“粮食制乙醇行不通,非粮乙醇技术进展缓慢,燃料乙醇完不成规划任务也便不足为奇。”上述专家无奈地说。

生物质能原料的分散性、季节性特点,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曾指出,“十一五”期间由于忽略了上述因素,导致生物质能的原料供应出现问题,这也是目前整个生物质能产业链中最薄弱、也是最需要加强的一环。

“十二五”生物质能将较快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生物质能再次被列入了新的五年规划。但是它会不会重蹈“十一五”遇冷的覆辙?如何促使其在“十二五”期间健康快速发展?这些疑问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

刘德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应该会切实加大对生物质能的扶持力度,这一产业也将较快发展。“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利用可再生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刘德华说。

对于如何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刘德华建议,首先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比如第二代燃料乙醇(纤维素制乙醇)、海藻生物柴油、木本油料植物栽培等技术。“此外,政府在进行扶持资金倾斜的同时,也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这个行业中。”

袁振宏则认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生物质能发展,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要注重能源植物品种开发,保证生物质能原料供应。”他表示,之前发展生物质能主要靠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将来更应该发展能源植物,利用中国沙漠、荒山、荒地等边际性土地比较多的优势,将精心培育出的耐寒耐寒植物,与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沙漠改造、防风固沙等工程结合起来,慢慢培育我国的生物质资源基地,这将促使我国生物质能有大的发展。

袁振宏指出,第二就是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能贪全求快。“任何能源形式都有其优缺点,生物质能也是如此。”袁振宏表示,种植能源植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种树要5、6年方能成材,而培育优良品种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政策制定者要有战略眼光,不能为了政绩和GDP而追求短期效益。

“国家应制定长期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这样可以用法律来规范,保证产业支持政策不因人亡而政息。”袁振宏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不久前的一次生物质能会议上表示,生物质能要满足现代能源需求,必须能大规模生产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产品,应按照工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思路来发展。 史立山进一步解释说,工业化是指要转变思路,按工业化的方式发展生物质能;规模化是指应积极探索推进大型沼气利用,通过提纯压缩,利用管道送到更广范围的农村市场;专业化是指要培养专业化的投资、服务公司开拓市场。

石元春建议,要把建立生物质原料的加工、生产、供应系统作为“十二五”战略重点,通过发展科学的能源农业,形成持续不断、高质量、低成本的原料供应体系。

链接

国家发改委2007年9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到2020年达到2400万千瓦,沼气和垃圾发电分别达到300万千瓦;到2020年,使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优质燃料,全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约8000万户(约3亿人)农村居民生活燃气主要使用沼气,年沼气利用量约30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总计年替代约1000万吨成品油。(白晶/整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