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行业动态

美国能源改革拉开序幕 将从生物能源入手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发布日期:2007-12-2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能源法案修正案。而白宫也明确表示,布什总统将于19日签字批准该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将从汽车油耗标准及生物燃料等方面入手,拉开能源改革的序幕。

    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法案大力鼓励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要求其使用量在2020年达到360亿加仑,这意味着在未来15年内使用量要增加5倍多。法案还进一步要求,这360亿吨乙醇中要有210亿吨是纤维素乙醇,即用非食用纤维制成的一种非粮乙醇。

    困难重重的发展之路

    面对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许多相关人士表示乙醇制造商还面临着重重技术障碍,非粮乙醇的商业应用前景也尚不明朗。而如果生物乙醇制造商无法应对这一挑战,燃油价格上涨将使消费者付出不小代价。

    发展非粮乙醇,制造商面对的挑战不仅包括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种植足够多的生产原料、用高效的办法将其运输到加工厂、将获得的生物燃料运输到全国各地,更重要的是要设法提高生产利润。而在今年,缺乏有效的运输系统以及消费者对生物燃料的需求不足已经使生物乙醇制造商获利有限。

    而对同时深切感受到燃油和化肥价格上涨的农民来说,他们对纤维素乙醇的支持也并不是毫无保留的。例如,他们对于使用玉米果实以外的部分制造乙醇就颇有微词。爱荷华州的一位玉米种植者哈伦·迈耶说:“我并不反对用植物纤维制造乙醇,但玉米秆中的营养成分对于来年的庄稼也非常重要。”

    法案要求乙醇的使用量的增长要超过5倍,也意味着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必须想办法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普渡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华莱士·泰纳说:“事实上我们远不能售出这么多乙醇。”

    目前,乙醇在美国是与汽油混合使用,它约占美国汽车燃油配比的5%%,每加仑汽油中加入的乙醇也不超过10%%。根据2022年使用360亿吨乙醇的目标,乙醇占全国汽车燃油配比将提高到22%%,这意味着美国需要制造更多使用E85燃料(即含85%%乙醇的燃料)的汽车。这一目标对于美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挑战不小。

    另外,法案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如果没有实现乙醇产量目标将会有哪些人受到惩罚,但消费者无疑将成为受害者之一。

    “法案将给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石油学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米说。如果生物乙醇生产商无法达到法案要求的生产量,那么这些差额就要由石油生产商补上。而政府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的举动,对于一直打算扩大产能的石油商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因此,石油行业可能无法很快地增加产能来满足这一需求。供需的不平衡将使燃油价格进一步上升。

    信心满满的生产厂商

    虽然要面对的问题林林种种,但留给生物乙醇生产商的出路只有一条:发展!

    “在这个行业里,人们总是说纤维素乙醇还要等5、6年,可这话他们都说了15年了。”爱荷华州立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戴维·斯文森如此评价纤维素乙醇的发展。

    在两年前评论家们质疑生物燃料产业如何达到2012年生产75亿吨纤维素乙醇的目标时,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主席鲍伯·达尼恩也听到过同样的担忧,“但我们马上就会行动起来”。

    达尼恩说,阻碍纤维素乙醇发展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市场和经济的问题,但很显然新法案赋予了市场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同样,爱荷华州的一位生物乙醇制造专家也认为这个目标是可行的。

    “这会花费不少研究经费,同时还需要很多交流合作,但我坚信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也是第一个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吗。”爱荷华州农场局协会主席克雷格·兰说。

    在各方争论不休的同时,美国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巨头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维拉阳能源公司以及Poet公司则决定继续努力增加市场份额。而在能源法案通过后,许多华尔街分析人士都提高了对几大生物乙醇生产商的利润预测值。

    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制造商Poet公司早在7年前就开始致力于纤维素乙醇的制造。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杰夫·布罗伊说,公司计划扩大在爱荷华州的厂房,为从玉米棒和玉米秆中提炼纤维素乙醇提供条件。

    对于法案提出的目标,布罗伊信心十足。他预计美国玉米燃料乙醇的产量将从2002年的20亿加仑增长到明年的130亿加仑,而仅Poet公司在建的项目就可增加3.75亿加仑的生产能力,其中包括位于南达科他州的一套纤维素乙醇试验性设备以及能源部资助的爱荷华州厂房扩建项目。

    任何快速发展的行业都有高潮和低谷,他说:“但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时,我们将不仅能享有一个高度发达的产业,还有不断保持高度发达的发展前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