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生物质发电 |
生物质发电产业需要转换发展模式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 | 发布日期:2018-04-11 | 作者: | 点击次数:
自从国家编制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发改能源[2017]2100号),国家下发的《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2123号)和《关于开展“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8号)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截至2017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74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8万千瓦,同比增长22.6%。全年生物质发电量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7%,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2017年生物质发电量约占三峡全年发电量(976.05亿千瓦时)的81.35%,占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4.67%,占全国年总发电量的1.23%。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无论是农林生物质发电,还是垃圾焚烧发电,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在运项目除个别项目外,绝大多数都是单纯发电,这种业务单一、低效、低附加值和完全依靠国家补贴的供能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主要体现在:1、十九大之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生物质能源产业不仅仅是供给电能,我们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2、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和精准脱贫均与生物质能源产业紧密相关。生物质发电不仅要在消费侧直接替代县域和农村散煤燃烧,为大气污染防治担当历史重任,而且要为农民的创收和就业做出时代贡献。3、新时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国家列为优先发展目标和任务。农林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的处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低碳用能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刚性需求。生物质发电不仅是一项能源工程,更是一项环保工程和民生工程,这也是国家补齐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4、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不应对天然气和石油高度依赖进口。发展生物质能源就是对天然气,特别是对县域和广大村镇廉价使用绿色低碳、清洁环保能源的重要补充。 如今,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力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煤电严重过剩,在全国缺热不缺电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应当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生物质能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消费体系的变化。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和“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901号)”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转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发展空间。 生物质热电联产是典型的区域分布式能源,在消费侧就近生产,就近消纳,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如果一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某个用能负荷(热电冷)区域具备了热网、售配电资质,甚至是微型配电网,它所具有的功能包括:一、可向用户提供冷热电等多种能源;二、在热网和微电网覆盖区域内可整合多种能源,实行多能互补;三、可为工商业用户提供节能服务、用能优化、用能设施投资运维等多种增值服务。生物质热电联产和分布式综合能源服务在国内处于刚起步阶段和探索期。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在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上进行转化,不断的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