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生物燃料

滇生物柴油产业有望摆脱“无米”困境

文章来源:生活新报 | 发布日期:2010-12-3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一直以来,名噪一时的小桐子始终摆脱不了“无米下锅”的窘态。在云南,小桐子的种植数量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种子产量普遍较低,将小桐子打造为替代能源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版纳植物园的研究员最近利用良种选育技术将小桐子种子产量提高6倍,这或许能帮我们实现这个梦想。

绿色金子的困境

在云南,小桐子被称为小油桐、麻疯树或膏桐。适于在干旱、贫瘠的荒山或坡地种植,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点,其种子含油率一般在30%~40%,其油脂成分非常适合生产生物柴油,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适宜作为生产生物柴油原料的能源植物之一,被誉为“绿色金子”。因为小桐子种子的这一特性,云南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大规模地种植小桐子,并力争成为中国生物柴油大省。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小桐子当作边疆土地上最有潜力的作物之一,一种可以使贫困地区摆脱贫穷的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能源植物。然而目前人们把其当作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由于小桐子的种子产量普遍较低,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小桐子产业呈现出“产业超前,研发滞后”的特点,生物柴油产业更是处于“无米下锅”的窘境。

不仅仅是云南遭遇这样的问题,多个国家“小桐子”计划在几年前一度轰轰烈烈,但近年来大都踩了急刹车。比如英国伦敦D1油业公司2007年与石油巨头BP公司完成了1.6亿美元的小桐子投资交易,但在2009年7月,BP和D1不得不宣布停止他们预定进行的交易。

看来,大幅度提高小桐子产量是目前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来自版纳植物园的最新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好消息。通过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员将小桐子的种子产量提高了6倍。虽然小桐子能否拯救资源不断枯竭的地球还是未知数,但如果这项技术一旦成熟,云南将大幅度增加小桐子的种子产量,小桐子成为云南新型替代能源的可能也将大大增加。

多项技术齐头并进

围绕良种的问题,版纳植物园杨成源副研究员在5年前就成立了“小桐子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课题组。杨成源收集国内外小桐子不同地理种源130余份,建成种质资源圃30亩,在对圃内不同地理种源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系统观测的基础上,对其中表现突出的种源开展了进一步选择和定向培育试验。其中有两个种源(品种)表现尤为突出,自开始挂果以来,不仅平均单株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单株产量也在稳定地增加。

杨成源最近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花品种为例,二、三、四、五年生试验林每公顷干种子产量分别为964.3kg、2000.6kg、2858.7kg、3196.8kg(种子含油率达40%~42%),而普通品种仅仅在349.5kg-559.5kg之间徘徊。“从五年生试验林种子产量来看,甚至达到了普通品种种子产量的6倍。”杨成源说,这个产量尽管尚低于科技部提出的每公顷5250kg(每亩350kg)的标准,但是试验林还未到盛产期,还有增产的空间。

此外,该园能源植物分子育种组的博士研究生潘帮珍在导师徐增富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发现采用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类的苄基氨基嘌呤处理小桐子,可以显著增加总花数和雌花的比例,同时可诱导出两性花,从而显著提高结果数量,最终可将每个果序的种子产量提高3倍以上。 本报记者 袁野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