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生物燃料

非洲南部生物燃料产业悄然起步

文章来源:化工易贸网 | 发布日期:2009-02-2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美国著名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公司最近发表研究报告,认为撒哈拉以南的主要非洲国家生物燃料产业正悄然起步。  

出于降低对进口燃料依赖的需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形成了对生物燃料的初步需求。该地区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劳动力和广袤的土地也为生物燃料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其他国家没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生物燃料的原料,非洲也成为了这些国家争相投资的目标。

尼乌安三国先行启动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和原油出口国之一,日产量约200万桶。然而由于其精炼实力不足,仍然需要进口油品。安哥拉是非洲第二大产油国,也出口一些石油制品。而乌干达没有石油储备,主要依赖进口。对这三个国家来说,减少燃料进口依赖是相当迫切的需求。如果尼日利亚、乌干达和安哥拉等国共同努力,生物燃料生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会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尼日利亚、乌干达和安哥拉三国共拥有2.46亿亩可用耕地,但只有16.4%已被开垦。因此,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如甘蔗、木薯、甜高粱、棕榈油和麻疯树等有足够的土地用于耕种。榨糖过程的副产品糖蜜也可以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糖蜜经由生物分解发酵而产生酒精,逐步生产出生物乙醇)。生物燃料的原料生产以及生物燃料本身预计将在带动就业和创造财富等方面推动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三个国家都看好这一替代能源,并已于2008年陆续启动了一系列生物燃料项目。尼日利亚正在巴西的协助下建设15个生物乙醇生产厂。这些工厂建成之后将具备年产值达1.5亿美元的木薯乙醇能力。到2010年,尼日利亚、乌干达和安哥拉的生物燃料产量将可能分别达到4.3亿升、6090万升和2690万升。

不影响粮食安全是前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非洲大陆研究与发展生物燃料也带来了新的争论。人们担心一旦将粮食作物(如玉米、木薯和高粱)用于制造生物燃料,不断增加的粮食消耗量可能会造成非洲主要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特别是玉米。由于非洲国家缺乏对粮食价格上涨的应对能力,粮食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正在日益恶化。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当地民众所需的食物热量1/3来自木薯。木薯不仅是超过2亿的非洲贫困人口的口粮,也是非洲国家重要的储备粮。  

作为全世界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地区的生物质能主要为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所用,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对农业的有效管理将有望解决生物燃料发展可能导致的争粮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农业生产力普遍低下的缘故,绝大部分非洲国家仍是农作物纯进口国。在本地生产的生物燃料所用的农作物原料是否应作为粮食供应也是目前最大的挑战。同时,相关政策支持和投入不足、农业生产下降和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在不影响正常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富余的粮食产量才可以成为生物燃料生产的原料。因此,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还不是当前生物燃料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但对于这一替代能源来说,非洲很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贡献者。  

困难隐患众多亟须解决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生物燃料生产商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相关基础设施的不足、落后的能源供应及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而安哥拉地区许多未被挖掘出来的地雷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同时,当地专业技能人员的缺乏也制约了生物燃料的发展。只有当产业工人都已掌握相关技术时,生物燃料产业才能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另外,目前该地区还缺乏完善的有关价格、质量以及地区增长机会等方面的市场信息。  

对于这些地区生物燃料的商业化生产商来说,也有值得欣慰的消息。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些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政府的介入无疑也将有助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同时,政府也正在考虑由国家出面,推动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现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有益的。因此,政府正在鼓励外国资本进入生物燃料生产环节,具体方式包括直接投资、引进技术人才以及转让生物燃料技术等多种途径。尼日利亚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08年,尼陆续成立了首家生物燃料公司、启动了麻疯树提炼生物燃料项目(由世界银行支持)和木薯乙醇加工厂的建设(由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承建的尼中合作项目)。  

总之,生物燃料产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发展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的相互制衡:政治、经济局势稳定、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生物燃料产业链各个环节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投资者在其他相关领域(如交通、能源和农业等)的投入等。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之下,随着原料的持续充足供应以及相关技术的提高,这一地区的生物燃料产业发展长期来说必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