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技术 |
非粮液体燃料产业化“破晓”文章来源:糖网 | 发布日期:2009-09-2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对比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对待新能源的态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警告说:“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审视新能源发展问题,预计再过10年,将会突然发现,我们又落到别人后面了。到时候,我们即使想追也追不上了”。 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预计,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1.93亿吨,增长2.1%;石油进口量2.07亿吨,增长2.1%。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这意味着,我国每天需进口567万吨石油才能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因此,开发新能源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不二选择,而能以液态方式替代化石能源的,又非生物能源莫属。近年,生物能源在国内有一定发展,但是原料、技术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产业尚处幼年期,企业对国家的扶持尤为渴望。 6月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让企业看到了希望。《政策》再次明确:对经批准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热电等重要生物能源产品,国家给予适当支持。 针对《政策》的出台,本刊广泛采访了生物能源的领军企业中粮集团、河南天冠集团、山东生物柴油集团、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以及中科院研究员马延和、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谭天伟、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等生物能源专家。我们试图探寻:哪些生物能源最适合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哪些应该得到重点支持?加快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在哪里? 纤维素乙醇展望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掀起了对生物液体燃料替代石油的研究热潮。美国和巴西分别利用玉米和甘庶生产燃料乙醇获得成功,欧洲各国使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也达到规模化生产。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燃料乙醇起步晚,2004年才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不过,中国燃料乙醇发展迅速,短短3年间,中国就成为继美国、巴西之后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当下,燃料乙醇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广西6省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4省的27个市试点车用乙醇汽油,实现封闭运行。 在目前国家核准的4套粮食乙醇和首套木薯乙醇生产装置中,有4家为中粮集团直接或间接投资。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郝小明告诉《中国投资》,2008年全国燃料乙醇产量超过160万吨,中粮产量过半。经过系统有序试点,燃料乙醇在政策法规、市场销售及技术服务方面均取得宝贵经验,国内燃料乙醇市场销售良好。油价高企时,销售商希望销售更多的乙醇汽油。为保证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合理利润,除免征生产企业5%的消费税,企业增值税先征后返外,当粮价波动给生产商带来风险时,国家以弹性财政补贴予以支持。 随着粮食燃料乙醇的快速发展,原料问题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200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发展燃料乙醇“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环境”,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 “根据中国的国情,未来燃料乙醇发展将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纤维素、木薯、红薯、甜高粱等非粮原料乙醇”,中粮科学研究院生化研究中心武国庆博士说。 郝小明认为发展非粮乙醇有两条路可行:近期可因地制宜,资源互补。因各地气候、环境差异大,原料生产周期和原料保存等问题,难以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的稳定供应,此时迫切需要国家采取灵活政策,在非粮原料欠缺情况下,用少量粮食补充,以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否则开数月,停数月,企业无经济效益,做不下去。 远期可行之道,也是最重要的路径,就是突破纤维素乙醇的技术瓶颈。纤维素乙醇也称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利用先进技术从包括玉米秸秆、麦秆、干草、木材等农林业废弃物中获取燃料乙醇。因技术难度大,国际上已研究几十年,因成本过高,至今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对于掌握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美国志在必得。小布什时期,2007年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对生物燃料研发投入10亿美元,同年斥资3.85亿美元计划在未来3-4年支持6个商业生物炼制示范工厂发展纤维乙醇商业化技术。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商实施税收优惠的新政策,确定每加仑燃料乙醇免税1.01美元。这意味着未来纤维素乙醇补贴为目前粮食乙醇补贴的2.24倍。奥巴马上台后签署了一项发展先进生物燃料总统指令:对于已成熟或基本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政府大力支持,尽快实现产业化的突破。同时在2007年的基础上,DOE计划再度出资4.8亿美元资助10—20个中试示范规模的项目。[NextPage] 美国政府对纤维素乙醇研发企业的鼎力支持,让郝小明他们极为羡慕。他说,目前高昂的生产成本迫使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多处于中试阶段,许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尤其原料预处理技术和高效纤维素酶低成本的生产技术是核心难题。 为突破技术难关,中粮与中国石化、世界着名的酶制剂公司诺维信进行战略合作。2006年4月,中粮在黑龙江肇东正式启动建设500t纤维素乙醇中试装置。截至目前,中粮、诺维信等已投入1亿多研发资金。据郝小明估计,纤维素达到工业化生产,至少还需要4-5年时间,这期间研发投入的总数还不可预测。 在短期技术无法突破情况下,中粮管理层已倍感压力。据郝小明透露,研发资金上目前中粮仅得到财政部贴息补助近千万资金,其余全为企业投入。国资委鼓励企业研发,但每年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是刚性的,在未取得技术突破前,研发投入不算成绩。所以,作为国企高管,即使想为企业长远谋划,通过研发作重大战略技术储备,在当前管理体制下也有难度。看到国外企业在政府支持下,跑得快,郝小明内心焦急,但也很无奈。 河南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杜风光也有类似心声。他告诉《中国投资》,希望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设立纤维素乙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纤维素乙醇产业化攻关。同时希望科技部在“十二五”重大项目安排上能优先设立推动纤维乙醇产业化项目,争取在2012-2015年初步实现纤维乙醇的产业化。 据杜风光介绍,天冠集团计划今年年底完成万吨级工艺、设备的定型工作,为纤维素乙醇规模化复制做好前期工作。 对纤维素乙醇这种影响国家能源未来发展的重大技术,中科院研究员马延和认为,决策者要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本国实情,以市场为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建立财税政策保障体系和弹性亏损补贴机制,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把培养引进人才作为突破口,提高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率。否则,过去失败的教训会重新上演。 寻找生物柴油新原料 发展生物柴油,技术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