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技术 |
功能性生物糖产业在山东沂水县强势崛起文章来源:临沂日报 | 发布日期:2009-04-0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近日,从国家科技部传来喜讯,山东临沂市申报的“国家火炬计划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特色产业基地”正式获批。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性生物糖的市场前景非常光明,可谓“大有甜头”。产业基地的建立无疑将为山东临沂市培植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酿蜜”数载尝甜头 据统计,2008年山东临沂沂水功能性生物糖产业完成产值79.4亿元,实现利税6.4亿元,销售收入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该县数载精心“酝酿”,已把功能性生物糖产业培育成了一项“甜蜜”的大产业。 功能性生物糖属于功能性食品配料的一种,最初主要应用于各种保健营养补品和食品工业,现在已逐步发展到化工、药品、农业、能源、环保等非食品工业。 沂水县鲁洲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已形成年产功能性生物糖系列产品160余万吨的能力。公司党委书记高松友向记者介绍,公司自2001年开始生产专门的功能性生物糖,目前集团在辽宁、陕西、河南、湖南等主要区域设立了分公司,销售机构几乎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强大的研发优势再加上合理的产销布局,确保了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了有力竞争地位。 沂水县科技局局长于云介绍,鲁洲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见证了该县功能性生物糖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折射了沂水县在该行业中的位置。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功能性生物糖产业逐步聚集,最终形成今天的强势产业局面。去年,仅鲁洲食品集团、青援食品公司、大地玉米公司三家骨干企业就实现工业总产值68.4亿元,占该县功能性生物糖企业产值的86.3%。 沂水县功能性生物糖产业起步于1988年,经过20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生物糖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共有功能性生物糖生产企业18家,从业人员2.1万人,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 “甜蜜配方”:政策+科技+人才 有“食品城”美誉的沂水县,食品加工业基础雄厚。围绕建设国家级功能性生物糖特色产业基地,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同时协调科技、财政、工商、税务、建设、国土资源、人事等相关部门制定了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沂水县副县长徐在铭表示,该县正在酝酿出台《沂水县功能性生物糖产业基地创业中心管理方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优质的软环境。 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县引导生产企业以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方式,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目前,产业基地内的企业纷纷走上产学研合作之路,先后与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山东省科学院、江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2005年,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将淀粉糖浆质量检测中心设在鲁洲食品集团。该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国家级实验室认可。如今,该县功能性生物糖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已初步形成。全县拥有功能性生物糖技术人员4880人,其中高级职称332人、高级技工2800人,有12家规模以上企业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科研总投入达3.36亿元。 为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该县严格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专门建了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生产污水。有关企业还投资4.73亿元,先后开展了14项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课题,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功能性生物糖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 新平台启动“甜蜜之旅” “国家火炬计划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特色产业基地落户沂水,对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全面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标志,沂水县功能性生物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徐在铭如是说。 国家发展特色产业基地的目的,就是组织社会各界力量,集成各方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进一步发挥国家火炬计划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引导示范作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内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 业内人士把产业基地落户沂水归纳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加速沂水功能性生物糖产业集聚,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二是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有利于促进产业要素聚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为确保产业发展优势,县里正着手制定远景发展规划。”于云的话语里充满激情,“力争到2012年,基地生产总值由去年的79.4亿元增长到164.3亿元,年均增长20%;利税总额达到11.2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22%。同时,将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积极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保持行业内领先地位,引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