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技术 |
垃圾也是“宝”,看你怎么用?文章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 发布日期:2008-02-02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编者按:城市的“三废”处理一直是困扰当代科学家的难题。废气和废水因为难以储存,必须排放,是显性污染,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固体废弃物往往采用直接填埋或堆放到人们难以接触到的角落里,可能几十年、几百年才被发现,因此它的污染是隐性的、长期的、持续的。广州能源所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海滨研究员,带领着他的团队,把这些容易被人遗忘的固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战果。本文对他的先进事迹以及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专栏报道,以飨读者。 住在城市的人们习惯把“固体废弃物”俗称为“城市垃圾”。一谈到垃圾,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杂乱的、肮脏的、堆积如山的物品或者使人联想到资源回收的那一叠叠的硬纸板。当然,这些都是“垃圾”的范畴。而我们所说的“垃圾”,即固体废弃物,定义上不仅仅是这些,它包括生活垃圾、污泥、粪便、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和农业废物等。 垃圾浑身是“宝”,看你怎么用。如果把垃圾成功分解并进行相关处理,那么垃圾就成了“宝物”,可以资源化再利用;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垃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一方面,城市垃圾不加以处理,将破坏我们美丽的城市景观;另一方面,如果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还会对环境遭成严重的破坏,污染我们的空气、河流和土壤。庆幸的是,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也针对这方面问题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是其中之一,能源所早就设置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实验室,并开始研究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解决办法。实验室现任首席科学家为李海滨研究员。自1997年进入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以来,李海滨研究员一直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针对各类废弃物的热解、气化和燃烧机理、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了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及工程示范。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了多项各级科研项目,其中,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废弃物燃料的洁净燃烧机理研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技术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MW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技术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中科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海滨研究员是1997年进入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的,那时候的能源所仍未搬新居,实验室各方面设备条件不是十分完善。随着环境保护、开发新能源观念深入人心,国家加大了新能源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广州能源研究所也获得了专项资金,并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创造新的工作环境,实验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蓬勃发展。 实验室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以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为主题,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着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和能量利用过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开发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发固体废弃物的减容、减量、无害化处理技术,充分合理的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中的资源和能源,同时在先进处理技术下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实验室人才济济,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是李海滨研究员,研究主任赵增立副研究员,高级助理谭中欣博士、张伟铭高工、熊祖鸿高工。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拥有化工、热工、机械、自控等专业的研究开发人员。已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多名。 先进的实验装置和设备是科学研究者的得力助手,有了精密的仪表仪器,研究工作才可以事半功倍。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分析测试系统,购置了大量先进仪器,并且在项目的基础上建设了国内领先的实验装置和设备。现有元素分析仪、热重-红外光谱联用分析仪、微波消解仪、快速卧式热重分析仪、固体燃料热值测定仪、气相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在线烟气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灰熔点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危险废物毒性渗率测定系统等分析仪器;拥有可控温管式炉反应器、电热式灰渣熔融炉、燃料式灰渣熔融炉、循环流化床冷态和热态试验装置、小型固定床热态反应器、垃圾衍生燃料(RDF)高温鼓泡流化床燃烧装置等试验设备。 在实验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成绩堪称硕果累累,目前,实验室主要从事城市垃圾热解、气化、燃烧机理,固体废弃物衍生燃料制备与利用,造纸废渣及废水污泥的热解焚烧,废塑料、废轮胎的液化,废弃物制活性炭,工业废料-生活垃圾混烧处理装置开发,垃圾焚烧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焚烧灰渣的固化处理的研究。在垃圾热解焚烧机理研究、污染物的形成及控制、垃圾衍生燃料(RDF)流化床燃烧等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承担了多项国家、中科院、广东省的科研项目,并与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与加拿大合作方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祝京旭教授与广州能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