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今日聚焦 |
中国瞄准非粮原料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化工产业文章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10-11-11 | 作者:褚晓亮 | 点击次数:
“今年,我们将大力发展秸秆制糖,减少或不再使用玉米做原料生产多元醇,并有选择地进行调节。”不久前,在由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召开的一次关于生物质产业战略研讨会上,大成集团董事长徐周文说。 像大成集团一样,中国众多的生物质能源和化工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非粮原料,秸秆、玉米芯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开始变“废”为“宝”。对此,有人将其形容为生物质能开发产业的一场“新革命”,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可以实现循环经济。 近年来,利用生物质原料进行能源和化工产品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的一些粮食主产区纷纷将其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增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推进。2000年,中国投资建设了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厂,利用玉米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随后,一大批生物质能源和化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随着国际粮价上涨,对生物质的开发引起了国际争论,要求叫停生物质开发以缓解粮食危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并引起了联合国相关委员会的关注。2007年7月,中国农业部出台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2015年)》,明确提出始终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第一任务,开发能源作物应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前提。大批的中国企业开始调整战略思路,寻求对非粮原料的开发。 在对非粮原料的寻求中,作物秸秆、玉米芯、树木枝丫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以玉米秸秆为主的作物秸秆更体现了很高的综合开发价值。一场“秸秆能源化”浪潮在中国生物质能开发产业中兴起。 今年7月8日,吉林省蛟河市凯迪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奠基,该项目计划投资超过50亿元人民币,将利用蛟河当地的秸秆资源进行能源深加工,包括生物质能发电厂项目和年产50万吨至100万吨的生物质汽柴油提取项目。项目投资方武汉凯迪公司已在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区建设了11座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秸秆成为生产原料也给农民带来了惊喜。华能集团在长春建设的生物质热电厂每年需要处理农作物秸秆20余万吨,仅秸秆收购一项,每年就可为当地农民带来近5000万元的收入,并且秸秆燃烧后产生的底灰也将全部返还给农民作为肥料。而在过去,这些秸秆资源除去被农民烧柴利用外,大部分剩余秸秆秋收后扔在地里被白白烧掉。 一些专家表示,中国的秸秆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像吉林、四川等粮食大省每年的秸秆产量都在4000万吨以上,但目前平均利用率尚不足10%。 徐周文表示,今年底,大成集团将建成一个年产值2万吨的玉米秸秆糖样板厂,2011年将在长春地区建设5个10万吨的玉米秸秆糖厂,2012年再建5个10万吨玉米秸秆糖厂。 “利用玉米秸秆制成的5碳糖和6碳糖,利用率高,成本低,生产过程不用酸和碱,具有清洁、环保、节能等特点。”徐周文说。 中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在长春参加生物质产业战略研讨会时说:“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考虑生物质产业发展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应进一步寻求对生物能源和化工产业在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保证生物质产业和粮食生产均衡发展,并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