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今日聚焦

生物质能源未来能源之星?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网 | 发布日期:2008-07-24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油价升至每桶140美元以来,关于未来能源的报道与讨论,频频出现报端。《早报星期天》上,新加坡的陈华彪与中国的薛力都发表文章,指出要即时改变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紧迫性。

作为石油的替代品,陈华彪认为新加坡应及早致力发展太阳能,薛力则认为核能与天然气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关键。另一项清洁再生性能源——生物质能源(bioenergy),不蒙青睐。

这也难怪, 因为生物质能源近几个月来的声誉,几乎比它冀望替代的石油更黑。

“生物质”是讨论能源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生物能是第四大能源,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世界上生物质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繁多,其中包括薪柴、农林作物——尤其是为了生产能源而种植的能源作物,农业和林业残剩物、食品加工和林产品加工的剩料、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等。

生物质能源曾一度被各方视为对抗高油价和全球暖化的利器。因为开发生物质能源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原油的依赖,另一方面是藉由作物的光合作用,能自然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暖化现象持续恶化。

但是,由于近日全球粮食短缺危机,使到生物质能源的光环顿时退色,成了众矢之的。

专家仍看好生物质能源

很多人认为,物质能源的推展已严重扰乱全球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剧烈的价格波动。加上部分国家政府及农民为了商业利益,大量砍伐林木以改种生物质能源作物,如巴西政府有意烧毁大片热带雨林,这对于减少碳含量不仅无助,反而是危害更甚于石油。近来更有人指出,有些生物质燃油(biofuel)比汽油释放更多有害气体.。

生物质能源从此就被打进冷宫吗?
  与猛烈抨击的报章舆论相反,很多能源专家仍然看好生物质能源。他们认为生物质能源不但不会被遗弃,反而有望成为未来能源之星,替代石油,还能够把大气中的碳含量减少到工业时代以前的水平,帮助人类扭转全球暖化的劣势。

他们指出,由于生物科技的神速进展,完全克服了以往弊病的、新一代生物质能源已经在世界各国实验室里纷纷出现。人类有望获得更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畜争饲、不与田争水、不与地球争热带雨林”清洁有效的能源。

Airbus,世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在今年5月宣称,未来全球三分之一的飞行燃料,将会是生物质燃料。

“燃料”对“食物”的两难困局已不存在。以往,制造生物质燃料必须依赖淀粉或糖含量丰富的小麦、甘薯等作物来转化成乙醇(ethanol),或用多油的油菜籽、油棕来制造生物柴油((biodiesel)。现在,由于转化技术的改进,再也不必单单依赖农粮作为生物质燃油的原料:生长于不能垦种农粮荒地上的野草、水生藻类,以及秸杆、柴薪、废纸等各种农林业与工业的废弃物,都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原料。

大企业纷纷押下赌注

专用能源作物品种的改良,也取得长足的进步。 新的品种,生长特别快速,能适应酸性、高盐分土壤,并具抗寒、抗旱不畏严酷气候的特质。这将大幅度提高世界各国的土地利用效率。

有些新品种还具有大量的吸收与贮存二氧化碳的特性,成了有效的捕捉二氧化碳的机器。这样一来, 在把作物传化为清洁能源产品的过程中, 就比较容易把二氧化碳贮藏起来, 不让它重被释放回大气中。

一个后石油的未来能源时代,似乎近在咫尺。

英国《泰晤士报》6月14日报道:美国加州一家科技公司利用基因改造技术,制成了一种微生物,它吃木屑或甘蔗,排出准石油。成本50美元一桶。 而且,是碳排放是负值 (carbon-negative),也就是说,生产时产生的碳要低于消耗的碳。

前沿基因学家格雷格·文特尔 (Craig Vevter)在今年初宣称,在18个月内,他将制成一种吃二氧化碳而排出生物质燃料的微生物。
  世界的能源市场,每年价值高达万亿美元——约世界经济总产量的10%。任何一种有效的替代能源都有潜能成为亿万元的生意。经济专家预言,一个由科技推动的新能源高峰期即将到来。

今日,研发新生物质能源的科技公司,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经济学家》在六月的一份报道中,罗列了至少15家生物质燃料的新创企业,皆雄心勃勃地朝着彩虹末端那桶黄金冲锋。

诸大企业集团如壳(Shell)、英国石油(BP)、美国马拉松石油(Marathon Oil)、杜邦(DuPont)、 通用汽车(GM)以及美国能源部等大机构,莫不在这方面的研发作出巨额投资。

那些眼光独到,天生金手指的企业家,如风险投资家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与约翰·杜尔( John Doerr)、网络亿万富豪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与谷歌的创始人(Google founders),以及英国着名企业维珍集团的执行长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等,当然不会坐失良机。他们都已纷纷押下赌注,准备收个盆满钵满。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